返回第二章:程记粥铺(1 / 2)重生的我只想认真学习首页

回家路上,程启细想了关于张胜的信息。

张胜,十六岁,初三,一米七八,仗着身高力大欺软怕硬,花钱没节制,奢爱游戏。他爹是街上有名的低贱的混子,但跟管这片儿的人关系不错,是他逼着他媳妇儿给他争取来的。

平常张胜和他爹打架干事儿,管这片儿的人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是当地一恶霸了。

上辈子敲了张胜,其实就头皮出血连轻微伤都没构成的,程启和韩成两家各赔两万块就是张胜爸讹诈的结果。

想用智慧解决张胜,得利用规则。

学校的规则是校规,社会的规则是法律。

但校规没太大用,老师或教办处主任对张胜一通批评,离开学校后他依然我行我素,管程启和韩成收保护费。

用法律……程启又觉得棘手。首先张胜或者他家里得犯事儿才行,而且犯事了自己还得抓住证据。

就算有了证据,事儿到管这片儿的人手里,总得打个转卸了劲儿然后消失结束。等结束后,张胜肯定会回过头加强报复。

程启有点丧,他觉得自个儿丢了重生者的脸了,连这点小问题都找不到解决法子。

不知觉间,程启已经走到同民巷,看到了发着光的【程记粥铺】的招牌。

程记粥铺是程启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

程启的父亲叫程万里,这时的程万里还没出车祸,腿也没瘸,和母亲两人起早贪黑的经营着粥铺,收入也算可观。

瘸腿是两月后的事了。那时候家里赔了张胜两万块,程万里和朋友喝酒消愁,醉酒驾驶摩托车撞上了路边的垃圾桶,腿断了。

程启的母亲叫韩秀珍,微胖,兴许是做生意久了,她见谁都笑眯眯的很和蔼,笑起来脸蛋上会露出两个涡旋很有福相,像后世出名的贾玲。称不上粥铺西施,但这笑也确实让粥铺生意好了不少。每一位来店里吃的顾客,在感受到酒窝里的热情后,仿佛感觉味道都美味了些。

到家六点多,正是粥铺上人的时候。

韩秀珍在盛粥招呼着顾客;程万里在满是油烟的后厨炸油条、摊煎饼。

夫妻俩忙的不亦乐乎,为程启的未来添砖加瓦。

如果程万里不出车祸,光凭夫妻俩这努力劲儿,十几年后城里买三套房再弄个BBA却是不难的。

他们像骆驼一样拼命的干,却在心理层面上轻视甚至忽略教育。

韩秀珍是没思想的农村妇女,虽然生活在城里,但性子和行为还是农村那一套。她喜欢比较,不管程启成绩多好,她都要把‘对面包子铺的闺女、馍店老板的儿子’等挂嘴边,似乎非得追上他们才算好似的;她认为这种鞭策会让孩子心中不甘,然后拼劲儿直追。也或许她这么说单纯只是让她心里畅快点吧。

程万里性子里也有点旧时代地主儿的影子。他觉得自个儿拼过闯过,白手起家到买了巷里的门面房,吃喝不愁每顿还能嚼半斤的酱肘子,所以他骄傲,他认为儿子理应比他更强,但凡有丁点不强的他就会批评打骂。‘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废物儿子’、‘和面都不会’、‘见人要问好我平常是怎么教你的’等,这些都是他的口头禅。

两人都还深得‘愧疚教育法’的深传,他们时常会轮流的说出‘我们这么辛苦不都还是为了你’等。

他们说出口的话像尖刀,能把少时的程启心脏戳成马蜂窝。

因为在家得不到尊重和爱,所以程启才和韩成一起敲了张胜,走上了人生另一条悲剧道路。

长大后才知道。其实父母不是不爱,只是他们文化低不懂表达。

就像程启想引导韩成,但不懂表达是一样的。

程启看到满面笑容正热情招待客人的韩秀珍了。

他感觉老娘真年轻真好看,比上辈子家道中落后佝偻着背满面沧桑好看多了。比上辈子相亲想要三十万彩礼的人也好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