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无题
“来,建昆,咱们干一杯。”
“小舅,我敬你。”
王建昆跟小舅两人在食堂小包间里边喝边吃边聊。
“建昆,你给我说说这卫星导航系统怎么工作的吧,我还真没想到过卫星能用来导航。”
“好,卫星导航也是近些年才开始进入工程实验的,以前因为加工精度问题,要制造那些高精密的仪器是非常困难的。
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铯原子核外电子的激发频率当做基本测量尺,其每秒震动频率达到90多亿次,然后里面有个设备能取值到每次震动的数据,而电磁波的速度高达每秒30万公里,信号在其一次震动走过的距离就会非常的短,那么定位精度就非常的高。”
王建昆简要的给小舅介绍了下卫星导航的方法。
“哦,简单点说就是根据时间的差异,计算出接收终端的移动距离喽。”
“没错,就是要测定精准的时间,最重要的设备就是原子钟。”
“那是不是只有你的超能力才能制造出来这种高精密的设备啊?”
“是的,目前只有我的超能力能制造出来,不过美国那边已经在进行攻关了,按照他们的进度推算,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制造出来。”
“看来美国人的科研能力还是挺强的,那咱们今后应该也能制造出来吧?”
“那当然,咱们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用常规方法生产了,我会参与到常规制造方法的研究,相信3个月内应该就具备制造能力了。”
其实现在缅北这边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新人类研究员参与到科研和高端制造业的生产上来,整个基地的生产能力是大大提升了。
现在缅北这边的机械厂已经能够制造出5轴数控机床了,王建昆并没有为这款机床的生产提供助力,全靠组织内的人和一批新人类研究员合作研究出来的。
这款数控机床具有多轴联动的能力,相比传统的三轴或四轴数控机床,5轴数控机床具有五个轴向的移动能力,包括 x、y、z轴以及 a、b两个旋转轴,能在更多方向上进行加工,实现更复杂的加工任务。
它还有个旋转工作台,配备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旋转的工作台,使工件能在不同角度和方向上加工,提供更大的加工灵活性和多样性。
还为其配备了复杂的控制系统,由于多轴联动和旋转工作台的存在,控制系统需能同时控制多个运动轴,并实时调整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所以需要配备高性能数控系统和先进运动控制算法,以确保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这款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相比之前的3轴和4轴机床来说,那是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改善切削状态和条件,当切削刀具向顶端或工件边缘移动时,可旋转工作台保持最佳切削状态,避免球头铣刀中心点切削速度为 0的情况,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还能完整加工不规则平面;
缩短生产制造链和周期,通过主轴头偏摆进行侧壁加工,减少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缩短生产制造链。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能很好地解决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复杂零件加工的精度和周期问题,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新产品的成功率;
提升效率与消除干涉,可通过刀轴空间姿态角控制,完成叶轮、叶片和模具陡峭侧壁等三轴数控机床无法满足的加工要求,实现短刀具加工深型腔,有效提升系统刚性,减少刀具数量,避免专用刀具,扩大通用刀具的使用范围,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一些倾斜面,可利用刀具侧刃以周铣方式完成零件侧壁切削,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
目前这款机床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每个月能制造5台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人类被制造出来进入到精密制造领域,这款5轴联动数控加工机床的产能会越来越高,全解阵的制造能力也是越来越强大。
……
当天下午,王建昆继续来到卫星指挥控制大厅,观看“北斗1号”卫星入轨后的操作。
此时的卫星指挥控制大厅内,灯光通明,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北斗 1号”导航卫星的运行轨道和各项参数。
一众科研人员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神色专注而严肃,他们按照预定的方案,紧张而有序地对已经完成入轨的卫星进行着后续一系列的控制。
控制台上,科研人员们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输入着各种指令和数据,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时刻关注着卫星的状态变化。有的科研人员则在小声地交流着,对各项数据进行着分析和讨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
在大厅的一角,几位负责人正聚在一起,他们凭借着脑机芯片特意准备的大量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对整个控制过程进行着宏观的把控和指导。遇到一些关键问题时,他们会迅速地做出决策,确保卫星的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控制指令顺利地发送到卫星上,北斗 1号导航卫星在太空中按照预定的轨迹稳定地运行着,不断地向地面发送着精准的导航信号。
而大厅内的科研人员们,依然全神贯注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卫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他们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将为全解阵的导航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到了下午5点左右,第一阶段的测设基本完成,“北斗1号”已经跟地面各站点建立了稳固的联系,今后每到达一处地面站点的测控范围,都将进行多次导航信息传输。
这些地面站点起到了校准和纠偏的作用,科研人员会以这些站点的经纬度坐标为基准,对天上的“北斗1号”进行数据修正。
到了3月底,“北斗导航”完成了4颗卫星的发射,导航测试基本完成,经过了多次的校准后,其导航精度能达到20米以内,符合最初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