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已是数月。
拜师后的生活与江歌想象中并不相同。
没有降妖除魔,没有问卦占卜,宋道长甚至没让江歌跟着出摊。
他只是用笔在江歌身上描绘了简单的经络图,让他先尝试控制“气”随经络游走,而不是在体内乱窜,从而初步形成的简单固定循环。
而在此之外,道长首当其冲让他做的,也是最为重视的事情,居然是认字。
他说:识字不是万能的,但不认识字,是万万不能的。
江歌对此深以为然。
识字,是每个穷人家孩子梦寐以求的事。
但对养育他们的家庭而言,这件事却并不像说说那样简单。
这不仅代表要养活一张不事劳动的嘴巴,还意味着他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赌那未知的未来。
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输不起。
于是,识字便成为了富人子弟的特权。
江歌以前也曾在书堂外偷看过。
每当他在缝隙中看到小童捧卷而读的场景,都会忍不住心生羡慕。
而现在,他也有这个机会了,所以江歌对此分外珍惜。
只不过,那些小童认字时读的往往是《XX经》,又或是《XX集》。
而江歌的读物则更像是些“神诡故事”。
他不知其他道士收徒是否同样如此,但想来想去,也只能将其归咎于职业特色了。
只不过与说书先生的故事不同,道长的“故事”更注重细节,其中有些描述甚至详实的可怕,看了难免让人生疑。
……
吱呀!
江歌推门入院。
道长又出门摆摊去了,单独留给了江歌一把钥匙。
少了人气,院中只剩下相互依偎的井柳和空空的石桌石椅,显得冷清了许多。
平安镇的人们大多是不愿意种柳树的,一是因为柳树每年都会泛起柳絮,飘得到处都是,容易起火。
二是柳树又被镇民们称为“柳不住(留不住)”,兆头不好,会漏财。
人们都喜欢讨个好彩头,毕竟,万一他有用呢?反正自己也不会有损失。
当然,宋道长也知道这些,只是他从来不在意。
他的理由同样也很简单。
“我之所以在院里种柳树,是因为我们很相似。”
江歌在桌子上找到了压住的纸张,其上是他今天要读的内容。
不出意外,这又是一篇“故事”。
而故事的主角,名叫“刘生”。
——
故事起源于名为刘家庄的地方。
时年灾荒,土地干涸,经久未雨。
庄稼早已下地,但此时却只能看那青苗不断枯黄,无能为力。
人都快要渴死饿死,哪还有心思去管那庄稼?
常言道:苗挪死,人挪活。
刘家庄的人们眼看活不下去,只能狠心抛下地里的庄稼,拖家带口开始迁移。
刘生便是其中一员。
刘生幼时丧父,家中就此剩下母子二人。二人一路相互拉扯,终于走出旱地,但也失了一身钱粮。
眼看无物可吃,刘生决定卖出父亲遗物维持生计。
可就在这时,他竟遇到了早年离家的玩伴,他也在此处,且混的不错的样子。
刘生大喜过望,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赶忙上前求助。
玩伴也望见了刘生,只是他并不惊讶,也没先借钱借粮,而是带他去了一个地方,赌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