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3:这很不孙思邈(1 / 2)择日穿越首页

穿越之前陈北生看了不少穿越的小说,主角穿越后路遇不平事为百姓鸣不平的桥段很多,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为了一个婢女,让一个世家大族灰飞烟灭这种故事,陈北生来大唐之前看的是热血沸腾,恨不得取而代之,在大唐生活久了之后就将那些事当成了一个童话故事。

隋唐两朝建立实际上和百姓的关系并不大,前隋建立,靠的是宫廷政变,杨坚各个世家大族谈妥了利益分配之后成为了皇帝。

所以杨坚虽然有开皇之治,但压根没将百姓当回事,继位诏书之中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祖宗感谢朋友,就是没有感谢百姓,一句都没有,甚至一个字都没提过。

他儿子杨广更是如此,百姓?在杨广眼中和蝼蚁没有区别,死了一批再征召一批就行,造反?杀光就是,而杨广也确实这么做,到死都觉得天下大乱是遭到了世家背叛,而不是百姓造反。

唐朝得天下过程虽然不如前隋宫廷政变那么简单,但是本质上和隋朝区别也并不大,在关陇世家的支持下,打败了其他世家支持的对手,成功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唐朝。

百姓有参与但是参与度并不高,在世家造反之前,农民起义已经被杨广还有杨义臣杀的差不多了,还活着的势力背后都有世家支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几乎都是世家出身。

不过李唐总结了前隋灭亡的历史教训李渊称帝时,开始意识到了百姓的重要性,李二为了制衡世家大族才会说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但是这句话也不是李二原创,乃是荀子所说。

但是本质上隋朝也好,唐朝也好,他们的统治基础都是建立在门阀世家支持的基础上,为了一个奴婢,去毁灭一个世家这种事,是在挖唐朝的根基,就算皇帝想要保你,天下的门阀世家也不会容你,背叛阶级的人,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来到大唐之后,陈北生也见识到底层百姓的艰苦度日,贞观之治这种大治时代,实际上就是百姓饿不死冻不死,耕者有其田就算是大治之世。

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就是统治者对于下层百姓的剥削,如果陈北生想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必须要推翻这一切重新建立社会秩序。

但是后世的制度,无论是国内实行的制度,还是国外实行的资本主义或者是君主立宪制,在大唐有没有土壤先不说,陈北生需要先造反,天下大乱,然后再平定天下,推行自己的理念,但实际上执行这一套理念的依旧是那群人,统治者依旧是统治者,被剥削的者依旧是被剥削者。

在这个过程中会死很多人,华夏大地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死亡人数都是以千万计,到底是救的多,还是害的多?

就算黄巢拿着名单杀,杀完之后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分裂数百年,无法一统。(注1)

所以陈北生选择另外一种帮助百姓的方式,高产的粮食,解决百姓吃的问题,有了土豆,红薯这些东西,粮食问题将得到解决,大部分百姓的问题都能解决,看看螨青,烂到根子里但是人口却可以爆炸式的增加,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高产作物的传入。

而且螨青的土豆,玉米和红薯,还是未经过一代代育种的初代产品,产量远远低于陈北生带来的这些种子。

除此之外陈北生将世界资源地图抛出来,让大唐的目光从中原这一片土地,看向了广袤的世界,当这些门阀世家们发现,自己拼命压榨治下的百姓得到的利益,不如出海一趟赚的多,他们也会逐渐的将目光转移到海外,对外进行血腥残暴的掠夺,殖民。

这些财富会汇聚到大唐,虽然大部分财富依旧会掌握在这些门阀士族手中,也会有小部分落入普通百姓手中,而这一小部分也足以改变大唐百姓的生活,这一套实际上就是当年日不落帝国全球殖民政策大唐版。

也许当下的大唐百姓无法品尝到这种全球掠夺和殖民带来的红利,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甚至还会被剥削,但是他们的儿子,孙子辈绝对会享受这种全球殖民的红利。

陈北生并没有刻意的推动大唐殖民全世界,只是将选择交给了李二还有大唐世家,结果显而易见,当刘仁轨带着倭国银山的消息返回大唐,当南方世家按照程处默的海图摸索到了东南亚香料产地,得到消息的大唐世家们都已经坐不住,开始蠢蠢欲动。

“哎,老道受教了,只是老道还是希望少起一些战事,百姓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如今又要起战事,哎,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

孙思邈听完陈北生的话,看着陈北生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