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道路(1 / 2)我在古代种地成仙首页

山道上,无人可见的诡异一幕正在上演。

一匹白马驮着一个老神在在的少年,那少年身侧紧紧携带着一个巨大的木牢。

牢中,黑压压羁押了一众脸色发青的恶人,人事不省。

“时速极限能达到220KM/H,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能来回渊山和云梧府一趟了。”

如果说古代最让林尘感觉到头痛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无比棘手的交通问题了。

曾经有人询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封建时代,会造成皇权不下乡的情形呢?

按理来说,封建皇朝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时代。

皇权的巅峰时期是真能达到口含天宪,至高无上的。

任何制约、束缚都在面对皇权时自动土崩瓦解,毫无杀伤力。

一般这种时候往往发生在开国时期,只需要一段时间过后,皇权就会自动跌落等阶。

到了皇朝后期,更是有可能发生皇权不出神京,乃至于是出不了皇城这种事情。

这就要提到古代恶劣的交通环境了。

虽然自古以来,各封建王朝都有意识到交通的重要性。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自秦开始就有了“车同轨”的记录,也就是说在那时已经有了成体系的交通系统。

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古代并没有工程器械,难以进行大规模的道路修建,只能依赖人力进行简单的修缮。

而找人来修路是需要花钱的,就算是以最省钱的强制徭役来计算,也是需要投入食物来喂养工人的。

一个王朝在建立初期,凭借强大的威慑力,或可以强行拉来许多服徭役的壮丁开拓官道,打通道路。

也就是在这时,良好的交通可以让大军横扫境内,镇压一切不臣。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原本修筑好的道路就会逐渐衰败。

因为再好的建筑都是有着使用寿命的,需要后续的维护才能维持运转。

而地方的大户、实权掌控者,显然不会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替朝廷维护统治的项目中去。

至于各地的知县、知府,他们的考核大部分时候不会以道路通行条件为标准。

无论何时,税收才是决定官员升迁的唯一准则。

除此之外就是保证当地的稳定。

这个稳定有多宽泛呢?

只要保证城池不被攻陷就算胜利。

也就是说无论你境内是安宁祥和,还是匪乱四起。

只要没有匪徒攻破官衙,高悬匪帜,那么从名义上来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官员。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还能缴纳上来足额的税赋。

甚至还能给你升官。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会发生城内战乱四起,而知县却不仅不用心剿匪,甚至还高迁到富庶的南方升任知府去了。

他离任之后,就完全不用再管那个地方是死是活。

继任的成了背锅侠。

因此发生过不少某地已经沦陷,吏部调拨过去的县官连续死了四五个。

后来者直接挂印跑路的事情。

后来吏部实在找不到肯上任的官员,琢磨出来一个办法,抽签。

看谁倒霉,谁就去上任。

这种KPL考核制度下,县官、知府的利益高度和当地大户重合。

因为税收的大头完全来自大户们,能不能收到足额的税收全赖这些土皇帝的心情。

久而久之,知县们也不再关心城池之外的乡民,一心和大户们搞好关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