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鲜卑人攻临晋
另一边,鲜卑援军集结的速度并不理想。
在得到了拓跋禄官的应允后,冯御当即将得到援兵的消息通报给了在马兰山的李含,马兰山处的晋军得知获得援军的消息后,可谓是兴高采烈,欢欣鼓舞,以为只要援军一到,便能立刻为泥阳解围。
按照正常的速度来说,聚集军队只需要三日,从并州南下需要二十日,所以在四月下旬的时候,至多五月上旬,援军就应该能够赶到夏阳了。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由于拓跋鲜卑刚刚结束了几场大规模战事,国中的马匹大部分都跑瘦了,瘦瘦地凸立着骨头,若是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再进行长途奔驰,恐怕在半路上就会出现死马现象。因此,拓跋鲜卑虽然集结了兵力,却并不急着出发,而是悠然自得地在河套草原上养起了马来。
得知这个理由后,吕渠阳可谓是哭笑不得。他只能三番五次地去求见负责此次援军的宇文逊昵延,催促他早日出军。
但逊昵延则坚持一个回答,他说:
“此次南下,为的是给贵国解围,并未规定要具体的时间。眼下我军马膘不肥,若是半路出了差错,解围不成功,那岂不是令贵使白来一趟吗?”
宇文逊昵延的回答确有道理,可是身隔千里之外,谁知道泥阳能坚持多久呢?吕渠阳只能多次问道:
“可总要有个出兵时期吧!贵军打算何时开拔?”
面对吕渠阳焦急的面孔,逊昵延也总是笑着回答:
“快了,很快了!”
这一拖就是一个月过去了。五月中旬,已经是盛夏季节,耀眼的太阳高挂在晴空之中,发出的光芒令人心中敬畏,可鲜卑人还是没有动身。但也可以看见,这些鲜卑人用昂贵的麦豆喂马,令这些马匹的骨架逐渐隐没在马膘中。
此时的吕渠阳快对鲜卑人的拖宕感到麻木了。但也是这个时候,宇文逊昵延派人来通知道:
“全军已经准备完毕,可以南下了。”
“什么时候?”
“两刻钟后!”
吕渠阳这才发现,鲜卑人并非是拖宕,而是过于高傲和自我,听不得他人的意见。一阵慌乱地收拾行李后,他们当日便从盛乐出发。身为拓跋禄官的女婿,宇文部的首领,宇文逊昵延根本没有从并州抄近路南下,和晋朝官员接洽的意思,而是一头扎进朔方的茫茫黄土之中,直往关中而去。
这一路由拔拔彻作为引导,他们自沙陵渡过大河,紧接着闯过美稷、桢林、龟兹、奢延等地,后汉的城池遗迹依然伫立在黄土之上,周围遍布着河川与绿草,一股荒凉之感油然而生。只是现在,这些土地都已经归拓跋鲜卑所有了。
在抵达肤施后,宇文逊昵延稍稍休整了一日,在当地的部落进行补给,而后折而向东,一直见到在河谷中咆哮奔涌的黄河后,他们又调头向南。这时候,鲜卑人在山林中见到了许多避难的晋人百姓,这些难民远远地看见鲜卑人,立刻就四散而走,但等他们离开后,又忍不住在远处眺望。
而等鲜卑军距离夏阳只有三十里的时候,宇文逊昵延停了下来,作势就要在这里扎营。
这让吕渠阳颇为奇怪,他问道:“大人为何不继续南下,夏阳就近在咫尺了啊?”
此时距离出发又过了二十日,已经是六月上旬了。一路的风餐露宿,让宇文逊昵延及士卒都倍感疲惫,理应到有屋顶的地方才能得到更好的歇息。但宇文逊昵延却回答道:“此事不急,还是先讨论当今关中的情形吧。”
“为何不急?”
“要小心敌人的探子!”
原来,在这段时间研究齐万年的战术后,宇文逊昵延发现,齐万年似乎对晋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几次行动能够获胜,都利用了晋军内部的政治缺陷。这不是坐在家里猜就能想到的东西,说明齐万年在关中布有相当的斥候与探子。想通了这一点,宇文逊昵延并不打算贸然进入关中休整,只要这样,才能隐藏自己的踪迹,为下一步扭转战局做好铺垫。
扎营以后,宇文逊昵延派兵去和李含联系,询问当今关中的具体敌情。李含听闻援军终于到来,可谓是大喜过望,当即将得到的情报书写下在一张帛书上,转交给援军。
如今齐万年在关中的布置并未出现过多变化,基本和他包围泥阳时一样:
除去在泥阳包围的近十万大军外,在临晋布置有两万人,由沮渠莫康率领,一面监督晋军在潼关的动向,一面监督河东形势的变化。
同时他又在渭桥布置有一万人,由杨难敌率领,以此防备长安大军北上解围,同时又看护泥阳主力的后方粮道。当然,到目前为止,梁王司马肜仍然没有离开长安的意思。
虽然没有见面,但李含也猜出了宇文逊昵延的想法:他知道逊尼延是想反客为主,打齐万年一个出其不意。所以又附上了一封信,里面写着李含自己的建议。
他的意思是,逊尼延不必来与自己汇合,可以率兵南下,直扑渭桥,杨难敌断然想不到会突然多出这样一支奇兵,打败他轻而易举。只要杨难敌一败,把渭桥让出来,那长安到泥阳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巨大的边防压力必然使得齐万年解围撤军。
但逊昵延收到信件后,仅仅是一笑了之,他对吕渠阳说道:“养马月余,又千里迢迢地赶过来,若是只打这点敌人,不仅让天下笑我鲜卑无人,恐怕岳父也会嫌我无能啊。”
吕渠阳有些疑惑,问道:“那敢问大人,大人打算攻打哪儿?”
逊昵延答道:“当然是临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