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放下”。放下我对所有事情的控制,相信场域的智慧。成人过程中学习到的认知智慧教给我的是要计划,要思考,要准备,要努力,要回顾,要总结,要重新开始……而我其实不是单打独斗在这个世界上,我其实是那个真我,我有很多的智慧的,我其实是也有很多的助力的,放下控制,勇敢地把自己交出去,我做完我能做的之后,我就等待,我就放下,我就观察,看事情能怎样?看它会怎样发展?我有没有这样的勇气?交给更大场域的智慧的勇气?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刚刚发生的,我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新教育,不是传统学校的教育,之所以在十一年前给他选择这种教育就是因为想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而不是十二年都在为一场考试而奋斗,这样子就会给了他很多很多的限制和束缚。而如今,他快要高中毕业了,就面临着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还是去学习某些本领,让自己在社会上能立足的问题,后来他选择参加高考,而且我们只能以“社会生”的角色去参加高考。
现在面临的是他在高考前要进行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个过程,不再像大部分学生那样直接依赖学校就行,我们就得自己去张罗各类事情,报名,交钱,确认等等,其实就是家长要去面临这些状况,因为我们走的不是寻常路,因此所面临的困难就增加了很多。我在想,放在之前,我会觉得太麻烦了,和招考机构打交道,还得一遍一遍地去询问,我们现在这个条件符合这次报考的条件吗?而且,不知道哪个条件就会卡掉你,不让你参加或者延缓你参加。我们原本就是社会大多数人认为的“异类”,不进入传统教育,这家长想要干啥?但我深知,我给他选择的教育是更加符合这个孩子发展特点的,所以我告诉孩子说,我尽量先问清楚各种情况,但是也不排除,你这次报不上名,下次才能考的情况。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尽量问清楚,然后按照要求来做准备,尽量让孩子能报上名,能考上试,这部分就是“尽人事”;但是能不能这次参加上,就是“听天命”了。
我对于我无法把控的部分,就是要放手,要放下,要交于场域的智慧了。也许这次让儿子考上了,他如愿以偿,挺好;也许这次没让考,等几个月再报名,再考呗,也挺好!
所以,我想要放下控制,允许事情按照它原本的状况去发展,而且我都接纳和接受,对所有的结果都抱持着欢迎的态度,这个恐怕是我想要追求的态度。
回到这个生活中如何做的部分,再总结一下就是两条:一是对于所有扑面而来的人事物,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如果有不顺畅的部分,去觉察自己的内心,是有着怎样的限制性的信念呢?二是尽人事,听天命,放下控制,交给场域,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
说到底,好像可以变成一条:那就是欢欢喜喜地在生活之中,接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