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艰难地透过厚重的窗幔洒在地上。
大皇子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呆呆地望着窗外,对皇贵妃的到来毫无察觉。
“大皇子,皇贵妃娘娘来了。”
门外的宫女通报,但大皇子也没有起身迎接言瑶佳的意思,南夏还想出声提醒,言瑶佳让她留在门外,她自己进去和大皇子讲。
言瑶佳推门而入:“大皇子。”
听到言瑶佳的声音,大皇子似乎愣了愣,直到确定声音来源是谁后,才转过头。
看到言瑶佳的瞬间,他瞳孔缩了缩,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似乎不认识她似的,半晌都没有反应。
“本宫来找你,是想告诉你,你母妃的事……”
“我母妃已经死了,以后我都不想听到任何关于母妃的消息。”
言瑶佳微微一怔,看着大皇子那满是憔悴与哀伤的面容,她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走到大皇子身边坐下,轻声说道:“大皇子,你母妃死前,本宫去见过她,你不想知道她都说了什么吗?”
大皇子身形猛然僵住,片刻后,低垂着脑袋喃喃问道:“说了什么?”
言瑶佳抿嘴,慢慢倾吐道:“你母妃先是骂了我一通,那副样子恨不得四岁了本宫才能解恨,可后来她又哭了,她说她才二十九岁,她这辈子只活到了二十九岁,你外祖父母在下面见了她会不会很心疼,可你还不到九岁,你若是这么下去,把自己饿死病死,你母妃在下面见到你,你要怎么面对她,她是不是也会很心疼?她最后希望我能够让你长大成人,等你娶妻生子,她也能瞑目了。”
大皇子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他猛地抬起头,双眼圆睁,眼眶里蓄满了泪水,那目光中既有对母妃深深的眷恋。
“母妃……” 他嘴唇颤抖,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声音破碎得如同深秋里飘零的落叶。
言瑶佳看着大皇子这般模样,心中一阵酸涩,她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大皇子的头,继续说道:“你母妃走得很不甘心,可她最放不下的就是你。本宫和你母妃之间的确有龃龉,但都是我们大人之间的事,你和大公主都是她生命的延续,要好好活着才行。”
大皇子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泪水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他双手紧紧抱住头,像是想要把所有的痛苦都掩埋起来。
言瑶佳看着他,目光坚定:“大皇子,你还有大公主,还有众多关心你的人,淑妃和皇上也一样在意你。”
大皇子的手微微颤抖,他望着言瑶佳:“皇贵妃娘娘您是不是就要做皇后了?取代我母妃的位置?”
“本宫不是取代,本宫只是在坐回本宫应该做的位置,你母妃当初拿走却守不住的位置。”言瑶佳语气平静地说道,仿佛早就习惯了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
大皇子听到言瑶佳这话,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与复杂,原本已经渐渐平复的情绪,又泛起了涟漪。
他微微皱眉,脸上露出几分疑惑与不甘:“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我母妃拿走却守不住的位置?”
言瑶佳轻轻叹了口气,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望向窗外,似是陷入了回忆:“大皇子,这后宫之中,风云变幻,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命运挣扎。在这深宫中,人心易变,为了争宠,为了家族的荣耀,许多事情都偏离了最初的轨道。”
言瑶佳微微停顿,眼中闪过一丝怅然:“你母妃,为了能在这后宫站稳脚跟,做了一些…… 错事。皇上决定封本宫为后,这是本宫应得的,并非是要取代你母妃。”
大皇子咬了咬嘴唇,低声说道:“可在我心里,母妃就是最好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和大皇姐。”
言瑶佳轻轻点头,目光中满是理解:“本宫明白,在你心中,母妃的地位无人能及。她对你和大公主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后宫的争斗,并非简单的对错。本宫希望你能明白,过去的事已然过去,我们要向前看。”
大皇子抬起头,直视着言瑶佳的眼睛,眼中透着一丝倔强:“那您会对我和大公主好吗?会不会因为过去的事,而迁怒于我们?”
言瑶佳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摸了摸大皇子的头:“本宫既然决定与你坦诚相告,就不会做出那样的事。你和大公主,都是本宫看着长大的,本宫从未亏待过你们半分,更加不曾害过你们半分。”
闻言,大皇子的神色微松,他低垂着眸子,像是在说服自己。
“本宫明白,这换做是谁,都难以承受。但你要知道,郑嫔在天之灵,定不愿见你如此消沉。你是大皇子,将来还要成为大公主的依靠,你得坚强起来。”
大皇子紧咬下唇,似在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情绪,须臾,他抬起头,眼中已有了些许清明:“皇贵妃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只是,往后…… 还望娘娘能多担待。”
言瑶佳微笑着点头:“这是自然。你放心,只要本宫在这后宫一日,就会护你和大公主周全。你若有什么想法,或是遇到什么难处,都尽管告诉本宫。”
大皇子站起身,行了一礼:“多谢娘娘。” 此时的他,心中对言瑶佳的芥蒂已消散几分,再看眼前这位即将成为皇后的女子,他知道对方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心实意,并非虚伪作假。
言瑶佳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皇子吩咐宫女准备沐浴。
大皇子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诸事,声音虽还有些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把那件月白色的常服备好,再准备些清淡的膳食,等我沐浴完用。”
宫女们忙碌起来,打水的打水,准备衣物的准备衣物。
言瑶佳微笑着点头,眼中透着慈爱:“如此便好。你好好休息,调养身子,本宫就先回去了。” 说罢,她带着南夏转身离开。
淑妃远远瞧见言瑶佳从大皇子寝殿走出,只见殿内宫女太监们往来穿梭,端着热水、捧着衣物,一片忙碌景象,心中便已了然,言瑶佳多半是劝动了大皇子。
淑妃迎上前去:“娢娢,大皇子他…… 可算是听劝了?”
言瑶佳微微颔首,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总算是想通了些,愿意沐浴更衣,也打算用些膳食了。”
淑妃长舒一口气,眼中满是欣慰:“那就好,那就好。这几日可把我急坏了,这孩子平日里看着坚强,没想到郑嫔一走,竟如此消沉。若不是你出面,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
言瑶佳神色温和:“都是为了这后宫安稳,也是为了大皇子和大公主。他们还年幼,经历这般变故,难免承受不住。我们和郑嫔的事,也牵连不到他们头上,只需慢慢开导他们就好了。”
“你说得对。”
言瑶佳牵着淑妃往外走,轻声宽慰她:“你也莫要太过忧虑,现在的情况比你预期的好很多,至少大皇子已肯吃东西了,而且还答应好好休息。”
淑妃点点头,眼眶有些发红:“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大皇子的,你也要保重身体,快快准备好你的封后大典才是正经。”
言瑶佳轻轻拍了拍淑妃的手,柔声道:“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大皇子和大公主往后就多仰仗你费心照料,我知道你心善,定会视如己出。”
“你这封后大典可是国之大事,礼部那边准备得如何了?需不需要我帮忙,虽说贵妃典仪简单些,但我也能出份力。”
言瑶佳微微摇头,眼中满是感激:“礼部那边正在筹备,我看他们安排得还算妥当。你就先把大皇子和大公主的事处理好,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已来到宫道岔口。
言瑶佳停下脚步,看着淑妃,认真地说:“那我便先去忙了,你若是有什么事,随时派人来找我。”
淑妃笑着目送言瑶佳离去。
深秋的紫禁城,落叶飘零,气氛凝重而压抑。
一队皇家侍卫,簇拥着两口棺椁,缓缓朝着宫门走去。
两口棺椁,一口厚重肃穆,里头安放着曾在后宫中明艳动人却香消玉殒的愉妃。
另一口单薄,装殓着那心怀不轨、妄图与梁王勾结挑起两国战火的乌金国使节。
皇上站在高台上,远远望着这送行的队伍,他身旁的王德福,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王德福,” 皇上的声音低沉,仿若裹挟着秋风中的寒意:“这一路,务必保证棺椁安稳,不得有任何闪失。”
王德福连忙应道,声音微微发颤:“咱家定当吩咐下去,让他们小心护送。”
送行的队伍缓缓出了宫门,踏上了前往乌金国的漫漫长路。
乌金国的边境,乌金国王子早已率领一众大臣等候多时。
当他看到那两口棺椁时,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这是何意?” 王子紧盯着前来的使者,语气冰冷。
“王子殿下,此乃我朝皇上之意。愉妃娘娘香魂归西,皇上念及两国情谊,特将娘娘棺椁送回故土。至于这另一口棺椁,其中所装之人,想必王子殿下心中有数。贵国使节妄图与我朝叛逆勾结,挑起战火,其心可诛。皇上宽宏大量,不追究乌金国责任,只将此人尸体归还,望乌金国能引以为戒,莫要再行此等破坏两国和平之事。”
王子的拳头紧握,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棺椁接下。
“转告你们皇上,本王子定会将此事告知父王。乌金国与大楚,向来交好,此次之事,实属误会。” 王子说道,声音中听不出情绪。
护送的皇家侍卫拱手回道:“我国皇上仁慈,只希望乌金国日后莫要再生异心,否则——”他顿了顿,眼中杀机毕露:“我大周绝不会姑息!”
王子的瞳孔猛然收缩,他抿了抿唇,眼底闪过一抹狠戾:“不送,请便。”
初冬时节,瑞雪初霁,都城被皑皑白雪温柔包裹。
琉璃瓦上的积雪在日光映照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与城中四处飘扬的明黄缎带相互映衬,处处弥漫着庄重又喜庆的氛围。
今日,便是言瑶佳的封后大典,这是整个都城最为盛大的庆典,都城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天还未亮,礼部官员与太监宫女们便已忙碌起来。
太和殿前,汉白玉的台阶被擦拭得一尘不染,两侧的铜狮威风凛凛,口中含着的铜球在晨光中闪烁着冷光。
朱红色的宫墙之上,张贴着硕大的金色喜字,长长的红绸从屋檐垂下,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卯时三刻,随着司礼太监一声高亢激昂的 “吉时已到 ——”,封后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身着华丽朝服的皇上,头戴十二旒冕旒,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缓缓走上太和殿的台阶。
每一步落下,都似在丈量着江山的厚重。
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旗帜猎猎飘扬,甲胄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昭阳宫外,言瑶佳身着凤冠霞帔,端坐在凤舆之上。
凤冠上的珍珠宝石璀璨夺目,每一颗都精心镶嵌,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霞帔绣着五彩凤凰,栩栩如生,似要展翅高飞。
她的面容娇艳灵动,神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激动与喜悦。
“起驾 ——” 随着一声令下,凤舆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朝着太和殿行进。
一路上,南夏和季泠花锦几个大宫女走在最前面,宫女太监们手持宫灯,低头随行,队伍整齐有序。
所经之处,宫娥们纷纷跪地行礼,口中高呼:“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整个皇宫。
当凤舆抵达太和殿时,皇上已在殿内等候。
言瑶佳在女官的搀扶下,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台阶,进入殿内。
她缓缓跪在皇上面前,行三跪九叩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