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荀攸一直以来,并未有异样举动,曹操也就没有下一步动作了。
而且荀彧死后,荀攸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整合颍川荀氏一族,更加紧密的靠拢曹魏集团。
不是靠拢从前的大汉丞相曹操,而是靠拢魏王曹操,让大批的荀家子弟在魏王国内为官,甚至不接受汉庭官职,以此来表明对曹魏的支持。
既然别人都做到这份上了,曹操自然顺水推舟,依旧保留着他曹魏尚书令的官职。各项机密军要,也都继续由他参与,这次百万大军南征,还将他带在了身边。
“如今那蒋干,前往对面东吴水军大营,前去调解纷争。”
“此刻南楚和东吴,都有将士在赤壁大营。我们可派遣一人为使,也前往东吴水军大营。直接就在对方这军营之内,撒布朝廷的优待政策,让这条消息,直接在一线军营传播开来。”
荀攸的谋划也是狠,按他这样操作下来,一线军营里面,只怕不少人都要起不该有的心思。
“甚妙。”曹操拍手称好。
他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华歆,见其人神情低落萎靡,畏畏缩缩,知道此人去过一次荆南后,被士颂给吓着了。
这次前往东吴水军大营,散布优待投降之人的任务,绝对不能交给这种欺软怕硬之人。
但曹操也知道,这次出使,多少还是有危险的。
至于程昱,荀攸这种绝对的嫡系谋士,也绝对不可能送过去。
略一思考,曹操想到了一个适合的人选,便是虞翻。
这人出身交州,后又混迹于扬州的南方人士,随着士颂大败而投降自己,允文允武。
若是以他为使者,去东吴水军大营,做个散布消息之人,绰绰有余。
而且即便被杀了,曹操也不痛心。
个性耿直的虞翻,在接到曹操安排的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领命出使。
他或许是没有多想,或许是他的心里,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这位虞翻,被人们所记中的场景,唯有演义故事中,诸葛亮渡江后,舌战群儒时的场景。
那时的他,作为支持张昭,主动劝说孙权的投降派主力,被诸葛亮三言两语,怼的说不出话来。
传说这位虞翻,可以日行三百,擅使长矛,绝对是一个允文允武之将。
历史上,他在孙策手下从征各地,都是又当谋士又当武将。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他跟着故主王朗,逃到交州投靠士家,之后也和王朗一起,在士颂手下为官。
后来也算顺风顺水,只是士颂北伐惨败,他虞翻中了水淹之计,直接被曹军俘虏了。
后来士颂又丢了荆北,在襄阳的王朗也被曹军所俘。
王朗直接投降后,便找到他虞翻,劝说他投降。
虞翻先是反过来劝说王朗一起南逃,但王朗不从,硬是拉着他一起投降了曹操。
之后,他便被士颂定义为忘恩负义的叛臣,于是,干脆心一横,直接真的投降了曹操。
这次曹操让他去南面散布消息,说是会优待任何有心归顺之人。这种小事,自然无所谓,但他更想要做的事,是把自己心中的疑惑传达过去。
那就是当年跟着士颂北伐的人里面,明明是因为士颂自己的谋略出了问题,导致大家兵败被俘。
还有诸多随着士颂大败后,荆北各地文武,即便是有心南下追随,但由于各种原因,来不及转移,就被曹军所俘虏。
这种情形下,大家就必须一死了之,不能有任何求活的心思吗?
难道在南楚这里,这样的人,都是变节小人吗?
挂着天子使臣旗号的船只,来到了赤壁水军大营,很快就被人请到了中军大营。
这里,周瑜和蒋干这一对“老同学”正在互相上表演课。
周瑜更是把武将中的程普,黄盖,董袭,韩当,吕蒙,邓当,凌操,陈武,谋士中的鲁肃,阚泽,诸葛瑾,步骘,吕范、陆绩等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准备给“蒋干”上演一场江东群英会。
而虞翻,也正好恰逢其会。
周瑜也就顺势一起,邀请他入席。
这年,周瑜三十有四,比士颂大两岁。但依旧雄姿英发,谈笑自若。
一旁的诸葛亮,也是羽扇纶巾,面带微笑。
仿佛一切,都掌握在二人手中。
“今日,来者是客。”
“子翼兄乃我昔年同窗,故旧至交,如今更是楚侯帐下极为得力的干将。”
“诸葛先生,向来有卧龙之名,只身渡江而来,说服我主,起兵抗曹,有名士之风。”
“这位虞翻虞仲翔,更是天子使臣,来自江北。”
周瑜举着酒杯,带着虞翻入座的时候,已经微醺半醉。把今日进入酒宴的三个非东吴之人,略微介绍一番。
而后,他拉着虞翻说道:“不论三位前来我赤壁大营,有何目的,此酒宴之上,我们都闭口不提。”
“今日,我但请一醉。还请三位做个见证,代表天下人看一看,我江东的豪杰群英。是不是也是文武将星,熠熠生辉。”
“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可绝不输那曹魏士楚。我吴越之地,自有我吴越之英豪。”
说着,周瑜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大声喊道:“今日我江东之英豪,尽皆在此,今日之会,可名为群英会!哈哈哈!”
也不知历史上的群英会是真是假,若是真的,以孙权为首的,没有参加这场宴会的东南群英,对于周瑜定义东吴英豪的评判标准,又有何感受?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虞翻还真就被周瑜给唬住了。
他坐在周瑜给他安排的位置上,开始饮酒,开始看着周瑜,借着几口酒,就开始拉着蒋干一起表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