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1 / 2)拨开云雾见月明首页

最近谈恋爱总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明明说了分手,但是总觉得对方是在死缠烂打,很烦很烦。

回避型依恋人格,我知道我是具备回避型依恋的特点,但是也是焦虑型人格,而且你根本就不明白,了解的粗浅,不知道什么是真相。

窗户上有一只猫,第一次他想:“好想谈恋爱。”

第二次他想:“真的没有人喜欢我吗?难道我要孤独一生吗?”

第三次他想:“我真的想要有人爱我。”

第四次有人靠近:“别碰我。”

回避型的人就好像图里的那只猫a。

你越接近,它越逃避,你不去理它,它又会主动过来,时不时挠你一下。

所以有人会把回避型依恋称之为「猫系恋人」。

在我看来每个回避型依恋者都有着精分的灵魂,他们个个都可以称得上是伪装高手。

其实回避型的人大多不擅长表达,这也是他们不愿与你沟通的原因之一,更多时候他们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

事实上,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稳定、坚定、安全、有边界感的爱,是安全型克制而健康的爱。

他们需要榜样的力量,需要一个懂得正确爱与被爱的情感内核坚固的人,带领他们“重走童年路”,重新学会爱的表达方法。完全的回避型不仅仅在恋情中,哪怕在其他人际交往中也是非常孤僻的状态;而不完全的回避型往往只是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出孤独,在职场,交友圈中却是混的如鱼得水。很难从固定的亲密关系中获得稳定感

回避型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去喜欢上人,因为他们的天性是对亲密关系有所向往的,但是他们很少主动或完全不会主动。和回避型的人相处,不管是在追求还是确立关系的阶段,基本都是由你主动。

假如你们真的成为了恋人关系,也谈了一段时间的恋爱,明明你很爱ta,你们的关系很稳定,但他们也会本能地开始怀疑起这段关系是否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他们是不相信长久的亲密关系会存在。他们普遍认为:爱情很短暂,很容易转瞬即逝。

即便他们遇到了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亲密关系,也会不受控制地、人为地破坏掉这份稳定。比如明知道长时间不回你信息是不对的,但就是不想回;又比如明知道谈了这么久的恋爱,面对你关于未来的规划时应该有所回应,但是就是不会回应。

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一方面是源自于他们本身对独立空间的需求很高,即便恋爱了也会时常强调

独立的重要性,大部分事情都想着自己一个人去完成;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关系没什么安全感,对伴侣没什么信任度。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破坏了关系的稳定性后,假如另一半依旧是不离不弃的话,才可以证明对方是真的爱自己,是真的可以值得自己去依赖的。

他们在肆无忌惮实施破坏的同时,丝毫察觉不到这种极端自我的行为,会给另一半带来多大的伤害,还理所应当地为这种行为贴上了「独立化」的标签。

很多不理解回避型的伴侣,都会把这样的行为误判为对方「不爱了」的标志。但对于回避型来说,这只是他们践行「亲密关系是不稳定」的认知罢了。于是悲剧的分手结局,在回避型的恋情中像是巫师的诅咒般反复重演。不少回避型的人,他们每一段恋情分手的原因都是如出一辙的相似。

同时,回避型也非常害怕争执,只要发生争执,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我要离开这个人,我要躲过这个矛盾」。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是回避型的内在保护机制开启了,只有离开他们才会获得安全感。

恋爱经历有可能很丰富

在回避型依恋群体中,恋爱经历丰富的人应该是不在少数的。

在他们的思维认知里面,亲密关系等同于伤害,他们不断地开启全新的亲密关系,是逃避伤害的一种表现形式。

「哪里丢了东西,就去哪里找」,这种心理机制的建立,是他们在遭遇伤害时,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自我价值常摆在情感需求之前

回避型依恋者的价值观普遍是「重利益轻感情」的,与焦虑型完全相反(在焦虑型的世界中,更看重感情,更看重责任和担当)。

因为他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所以回避型大多有着不错的外在条件,比如一份好的工作、不错的学历、看起来比其他人更稳重的性格。

害怕做决定

回避型的原生家庭里,大多会有一个强势的父亲或母亲,并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很少得到过来自父母的认可,这也是回避型依恋者会自卑的本质原因。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极度敏感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的。

回避型在原生家庭中,很难拥有自主选择权,哪怕是想要买一件衣服,也得经过强势父母的同意才可以。

有时候明明自己不喜欢,但也要为了让父母的高兴而委屈自己。

长期形成的此种思维模式a,使得他们在成年后,一方面害怕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再次被夺走,另一方面他们又擅长做选择,害怕做决定,于是常常会对某件事的取舍陷入纠结的状态。

总言之,回避型依恋者,不少会有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