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包铭写信去问刘红民少包三的创作情况,但是很可惜,刘红民还没有动笔的想法。
他现在正在构思另外一本小说,一本可以积累政志资本的小说——《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让湘省台转型的作品,这部电视剧评价很高,但是收视率很低,赔的湘省台以后专注于偶像剧,再也不敢碰正剧了。
隔了几年之后,编剧刘贺评将它写成的书,也没有炸出水花了。
新世纪,严肃文学越来越没有市场,但若是将它拿到八十年代,就是一本神书。现在唯一的问题,刘红民没有看过刘贺评的书,只能继续自己扒电视剧。
电视剧中只讲述了朝堂的争斗,还有背后的经济原因没有说出来。而刘红民正好学到了明史,他要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也融入到其中。
嘉靖、严党、徐党,三方势力看似是为敛财争斗,其实争夺的是大明王朝的经济命脉。不论改稻为桑,还是准备开海禁,嘉靖想要自己掌握大明王朝的钱袋子,严党是嘉靖的工具,帮助嘉靖敛财的同时,自己也跟着发财。徐党的背后站在大量士绅,聚拢了大量的钱财,嘉靖敛财就是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要千方百计的阻挠。
如此一来,三党谁也别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而三党争夺的钱财,是刘红民版《大明王朝1566》的真正核心。这也是刘红民想要给人们看到的东西,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至于多少人能够看出来,刘红民就管不了了。
文字就是这么奇妙,使用者可以随意的夹带私货。
写作意图确定了,刘红民开始写大纲。因为改的地方不少,大纲写了改,改了再改,写作速度就这样慢了下来。
刘红民也不在意,构思的速度慢,那就慢点写。正好他趁此机会,积累一下政志资本。
刚开上京大的时候,他就以优秀学生的身份写了入D申请书,到现在他已经是预备D员了。
所以,在这段时间,他必须做到让那些无话可说。
很可惜,没有人觉得刘红民就这样安分下去了,他们都在以为刘红民在偷偷搞个大的。
不仅他们怀疑,就算是陶教授也在怀疑。到了京大之后,刘红民就没有安分过,不是到未名湖里面抓鱼,就是在草坪上野炊。两年搞出了两篇论文,将疑古派和世界史都给得罪了。
小孩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刘红民不知道自己被冤枉了,他找了《明史》、《明实录》等历史书阅读,想要构建一個更加完善的1566年。
《明史》是公认的错误多,但是你却没有办法将它踢出二十四史。因为这是官修史书,只要不是全盘否定,研究明朝必须要看《明史》。相对于《明史》,《明实录》就要合乎逻辑的多,里面记载的皇帝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非常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