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边疆省份,土地面积辽阔,但一直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大部分田地荒芜。赛典赤上任后,在中庆、大理、威楚、鹤庆、曲靖、寻甸、澄江、临安等地开展大规模屯田,据统计,当时屯户有一万多户,人民丰衣足食。但朝廷也要吃饭,所以按土地面积征收部分赋税。
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接着还有军人的生活问题需要解决。于是,又在云南进行军屯,回回、汉族等军人会种田,由官府指定地点自行开垦。白族军人因不懂种田便主动加入军屯,军屯户除服役外,大部分时间学习耕作,产品秋收后除了交给行省一部分,剩下的属于个人所有。
兴修水利
屯田还要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水源,所以在进行屯田的同时,赛典赤还重视兴修水利,他命张立道率三千多人凿开海口石龙坝,首先打通了螳螂川河道,还在岛上修建节制闸,防止洪水泄与积的问题,起到良好的作用。随后赛典赤亲自主持盘龙江、松华坝、金汁河、银汁河、宝象河、马料河、海源河的治理,工程于1276年开始,历时三年才完工,一直沿用至今。
发展交通和商业
赛典赤来到云南以后,发现这里的交通非常落后,信息无法正常传递,建设驿馆势在必行。于是他一边兴修水利,一边修建驿道,还在偏远的地方设置镇,特派官吏驻守,确保行商的安全。接着命爱鲁重新修建从昆明经昭通至四川宜宾的水陆驿站,这条路线贯穿云南和四川、贵州的交通要道。
目前还可以正常行驶。
打开交通后,赛典赤又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对当地往来行商实行轻税政策,使云南的商业贸易日新月异,集市在云南迅速普及,遍布各个领域。交易的商品丰富多样,连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嗅到商业价值的味道,纷纷活络起来,民间的商业贸易往来,多以金银和马为主。对外贸易,如缅甸、泰国北部、老挝、越南一般以向朝廷纳贡的方式进行交易。
重视教育
那时候云南没有官府创办的学校,所以在建立行省的同时,赛典赤在昆明兴办了第一所学校,也是云南历史上第一个孔子文庙。另外还从中原聘请老师任教授课,声明各族子弟均可入学,一时间来报名的学生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后来云南各地铺天盖地建起孔庙,从此,儒学在云南遍地开花。
至元十六年(1279年)赛典赤因劳累过度死于任上。不得不说,赛典赤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对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