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合、也只烈负责率东路军,企图占领大理国建昌、会川二府后,过金沙江直入姚州,与中路、东路军会师,把大理国包成饺子。但建昌、会川的守军早有准备,奋力抵抗,东路军拼死一搏才穿过防线,兵临姚州城,但城池一直久攻不下,只好暂停进攻等待支援。
忽必烈带着中路军离开丽江,先后行至谋统(今鹤庆)、善巨(今永胜),两府的高氏自知不敌,主动投降。至此,中路军一路上采用招降安抚政策,把大渡河以南,至云南西北的大理国管辖区域全部收复。致使大理国西北的防御体系大渡河、金沙河两道天险快速攻破,接着又攻下邓川。
兀良合台这时带着西路军也抵达龙首关,两路大军合并,轻而易举地攻破龙首关,下一个目标直指大理国国都。
第二战大理国覆灭
阿琮阿良随着蒙古大军兵临大理王城,忽必烈不想生灵涂炭,想要兵不血刃拿下大理,所以先派出使者到达大理国劝降,不料大理国国王段兴智、相国高泰祥非常自信,观点一致,主张坚决抵抗,还杀死了蒙古使者,这下可惹恼了大汗。特下令组织一股突击队,攀岩绝壁,跨越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
由于地势险要,很多蒙古兵在攀越的过程中死在半路上,仅存活的几十个士兵组成一支突袭队,打起游击战,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几十个英勇的战士不顾生死,直接从山顶冲入城中。城中大理国君臣惊吓过度,以为大军攻城,慌乱之下弃城而逃,从此君臣各奔一方。蒙古大军乘胜追击,中路军一路追到姚州,与那里久战不胜的东路军会合,在两路大军联合攻击下,自诩固若金汤的姚州城,在一夜之间攻破,活捉大理国相高泰祥。另外一支由阿琮阿良带领的西路军追杀到善阐(今昆明),经过五天五夜奋力厮杀,最终成功攻下城池,生擒大理国王段兴智。段兴智主动招降,蒙古朝廷考虑云南大理需要有人治理,所以并没有杀他,而是让他继续管理大理,封世袭大总管,从此大理国正式灭亡。
阿琮阿良在善阐擒获段兴智,直接换来不一样的人生,忽必烈亲自入城迎接,授予副元帅之职,另外赏赐虎符金牌一面。兀良哈台留守大理之时,阿琮阿良回到老巢丽江。元朝廷为了表示重视,赐予阿良“添睦贞吉”四字匾额来表彰其功绩。
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祖阿琮阿良的生存智慧值得后代学习,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以卵击石,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主动向中央王室靠近,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公元1269年,丽江木府第一任土司阿琮阿良去世,长子阿良阿胡(在元代木府先辈们没有汉姓,都是父子联名制)袭父土司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