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婆子自己说,是主家开恩,放了自己的奴籍,看在自己多年劳心劳力的份上,赏赐了些财物,放回家来的。因自己挂念着亲人兄弟,也没考虑在别处安身立命,就带着唯一的儿子和怀孕的儿媳回老家来了。据王婆子自己说,老伴在来时的路上染了恶疾,没撑到家,半路上就去了,只带了个牌位回来。村里人也没谁会在意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王婆子怎么说,村人就怎么信了。
给村里里正大人使了些财物,办理了本村的户籍,就此安家落户。又买了村里三亩良田和一处孤寡老人遗留下的小院,稍微修整了一下就顺利住进了这个名为王家村的小村庄。
虽然多年没见,相貌口音变化巨大,但是王婆子能说清家里的兄弟姐妹名字年龄,以及早些年给家里捎带的钱物情况。王家兄弟两个也就认下了这个多年不见的大姐一家人。因王婆子不吝啬,分给了两个兄弟些许财务,一家人相处的还不错。
在同村里人相处的时候,王婆子也不是个跋扈多事的,故此,王婆子一家人很快就融入了安宁的乡村生活。本着不特殊,不孤立原则,王婆子时常出现在村里和人交流唠嗑,在今天借东家一把葱,明天送西家一只瓜的人情往来中,王婆子和左邻右舍也很快搞好了关系。
就是王大丫小姑娘也会被奶奶或者父亲带出门和村里人混了个脸熟。王大丫这个极具乡村气息的名字就是这样被人熟知的。虽然被鼓励着和同村的孩子一起玩,但是,王大丫天生体弱,出门的时间不能长久,又因为体格小,经常被熊孩子欺负,所以,除了被奶奶有心的用零食吸引过来的三两个还算安生的同龄小姑娘们,十岁的王大丫,玩伴真心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