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行省,鸣琴山,清溪书院,
此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
山间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名为清溪,青砖黛瓦,古朴典雅。
书院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木掩映。
书声琅琅,不绝于耳。
学子们或坐或立,或高声诵读,或低头沉思,一派勤奋好学的景象。
此时,在书院一角,一处名为“听雨轩”的幽静小院中,荀旦与方无矩正相对而坐。
院中有一棵百年古槐,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树下摆放着一张石桌,两张石凳。
石桌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一壶清茶正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荀旦身着一袭儒衫,头戴方巾,一副夫子打扮。
他端坐在石凳上,手中捧着一本《···············》,正细细品读。
方无矩则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衫,坐在一旁,神情颇有些无奈。
荀旦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看着方无矩说道,
“今日开始,你就留在我这‘清溪书院’,好生读书吧。”
“正巧这几日书院里组织活动,去临近的城市和乡下实地考察农民生活。”
“你别想着四处闲逛,跟着他们一起去,脚踏实地做学问。”
方无矩闻言,顿时苦了一张脸,
“啊?这……”
“夫子,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读书啊?”
“而且,书院里的学子都比我小一大截,我跟他们一起读书,多别扭啊。”
“我这整日里舞刀弄剑的,哪是读书的料啊……”
“再说了,我也没打算去做官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眼角余光偷偷地观察着荀旦的神色。
荀旦依旧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说道,
“你年纪是不小了,但心性却还像个孩子一般,整日谈情说爱,不务正业。”
“读书明理,修身养性,与年龄无关。”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
“这‘清溪书院’,虽以科举入仕为重,但也并非只教圣贤文章。”
“留在这里,读一读书,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你那一身武艺,也需要好好打磨打磨。”
“这书院里,有不少武道高手,你也可以向他们请教请教。”
“更何况,你可知,这‘清溪书院’的名声,可不比那江湖上的大派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也能开拓一下你的眼界。”
方无矩见荀旦如此坚决,知道自己今天是逃不过了,“清溪书院”这个地方怕是待定了。
他收起折扇,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他脸上带着几分懊恼,但还是乖乖地听从了荀旦的安排。
虽然不怎么情愿,但毕竟是自己之前欠了人情,方无矩只能接受。
荀旦眉头一皱,
“还有,最近大齐局势风起云涌,女帝新政初见成效,但暗流涌动,你切不可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以免惹祸上身。”
方无矩脸上露出了几分好奇的神色,
“夫子,您这话从何说起?”
“我听说,女帝的新政推行得颇为顺利,各地的官吏也都老实了不少。”
“那些贪官污吏,要么被抓进了大牢,要么就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为非作歹了。”
“而且您之前不也私下称赞过女帝的改革手段么?说她有‘雄才大略,不让须眉’。”
“怎么今日却……”
荀旦沉吟片刻,然后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