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昭的劝告后和一众壮汉的监督下。
老百姓们分成三路长长的队伍排队等着捐款。
“王德汉,十文。”
有专人记录捐款的数字,记完后,那人扯了张条子交给王德汉,说到:
“老伯,您拿着这张条子去那边领礼品吧。”
说完,还亲切地给老伯指好方向。
“陈宫使,我就不明白了,您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些泥腿...百姓?”
“他们捐的钱,您要折算成等价的粮食或其他的生活必须品。”
“每个捐款的人,无论捐了多少,都送一张可换一秤蜂窝煤的卷给他们?”
车济问道。
现场的秩序维持好后,陈昭与车济三人便站在一旁聊天。
车济三人都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陈昭懒得跟他们解释什么叫:“先富带动后富。”
什么叫“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他们不配听!
陈昭只说了最简单的道理:
“老百姓才能捐几个钱?”
“无非是几文,几十文地捐罢了。”
“但他们站在这里的只有一個人,可他们背后可都是一个家庭!”
“想想!这里有多少人,那就有同样多的家庭,这是多么庞大的市场啊!”
“木炭价格虽然很高,但已经在开封用了很多年了,群众基础牢固。”
“蜂窝煤的价格便宜,但煤炭‘有毒’的印象早已刻进人们的脑子里了。”
“今天在这里每个人发一秤蜂窝煤的条子,叫他们自己去车家炭行领取。”
“一是营造出一股蜂窝煤卖的很火爆的假象。”
“二是迅速打开市场,这么多人拿到蜂窝煤,心里可能还有顾忌,但不可能没一个人去用。”
“只要有一个人用了,就会一传十,十传百...”
“三是讨好宫里的那位,咱们可都是在为他做事啊!”
听完陈昭的解释,车济三人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么回事!”
他们三人在很久以前就坐上了行业扛把子的位子,站得太高了,忘记了如何与下面的百姓打交道。
蜂窝煤主打的就是下层市场,搞得就是一个薄利多销,照着车济原来的经营思路,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坐上销量第一的宝座。
“陈宫使,真是一个天生的商业奇才啊!”车济由衷的恭维道。
“陈宫使,以后有新的赚钱法子,还得想到我们这些老朋友啊!”孙员外附和道。
“一定,一定!”陈昭敷衍道。
嘴上跟车济三人说着,眼睛却一直看着分发物资的地方。
陈昭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大伯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整整十几个铜板,在桌面上一字排开,眼神中带着不舍,但还是把身上所有的钱捐给了陈昭。
景德元年是,开封连续发生三次地震,大伯就是地震的受害者之一,全靠宋廷的救援及时才活下来,老伯对赵恒是有感情的。
陈昭发粮就是为了这群人,自己都舍不得花的钱,捐给官家倒是毫不犹豫,他们才是大宋的国本啊!
没见到老伯拿到粮食后,眼眶都湿润了。
“话说开封府的人呢?”
“御街这儿围了这么多人,也没见他们那派几个衙役过来帮忙维持一下秩序。”
“说起来还得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多带了些人过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陈昭抱怨道。
“喔!对了,我们阵仗弄这么大,宫中会不会派太监来监视我们?”
“说起太监,我这儿有个笑话:从前有个太监.....”
陈昭停顿了好一会儿。
有一道不属于车济三人的声音传来:“然后呢?”
陈昭笑着说道:“下面没有了!”
但这次没有人给他捧场,现场十分安静。
“唉,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