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奶奶告诉他,他的爸爸出国了,至于去了哪个国家,奶奶从来也没有说过。
自从爸爸妈妈离开这里以后,奶奶就失去了依靠,靠捡拾废品为生。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他记忆形成时期,除了小时候掰馍、喂馍的场景,这期间大部分的记忆都比较模糊,有时候甚至是颠倒反复的。
在他八岁那年,突然来了几个人告诉他奶奶,他爷爷的事情经过查证,没有出现背叛单位和组织的事情,鉴于他奶奶年龄偏大,就近安排在这个后勤保障院里面打扫卫生。
奶奶就到了后勤保障服务的后勤保障处打扫卫生,从那时开始,他和奶奶的生活才有所改善。原来饥饱不定的状态也开始实现温饱。
靠着奶奶扫地挣的微薄的工资,他勉强上了小学。
小学时期知道他家历史的人不多,也就没有遭受太多的冷眼。
然而终究因为上学太晚,始终无法跟上其他同学,在上完小学六年级那一年,也就是十四岁,奶奶生了场重病,瘫倒在床上,他也彻底辍学。
奶奶失去工作之后,他们又失去了生活来源,也就没有继续上初中,靠着小学阶段学到的汉字,他在附近一家打字店打字维持着生活。
奶奶在床上瘫坐了了半年之后去世了。
去世之前,异常艰苦的几年里,奶奶从来没有出现过特别大的情绪波动,也从来没有提起过他和爷爷之前的事情。
奶奶去世那天寒地坼,风一直刮。
奶奶从天亮六开始诉说起他和爷爷年轻时的事情。
风刮进来吹开嘎吱许久的房门,徐志郎起身把房门关上,奶奶没有停歇,继续诉说着曾经的往事。
风仿佛知道奶奶的期限到了,不断进房间窥视,他不知道起身关了多少次房门。
突然之间,奶奶好像回光返照,让他打开房门门档下面的一个暗格。
他试了许多次才把门档的螺丝拧开,取出那块地砖,里面呈现一个生锈的铁盒。
他把铁盒拿给奶奶,奶奶颤抖着打开铁盒,取出里面的纸张,展开后,平铺在被子上面。
摇晃的灯光下面,徐志郎看到那张发黄的纸上面写着几个公式和一串坐标。
奶奶告诉他,爷爷在记录下纸上的这些以后,按照单位的安排出差去了,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当年许多人搜遍了整个家,寻找爷爷是否留下什么,然而她把这张纸藏了起来,她想知道爷爷去世的真相。
奶奶流着泪说了这些以后,安详得去世,直到去世,奶奶从没有抱怨过,她始终认为生活是美好的。
奶奶在爷爷没去世之前就是个三不用人:不用做饭;不会看书写字就不用教他爸爸;不用工作挣钱。一天只围着爷爷转。
爷爷是奶奶这一辈的依靠。
然而随着爷爷的变故,奶奶和整个家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唯一想知道的是爷爷去世的真相。
奶奶去世那一年徐志郎虽然不太懂人情世故,然而被迫去处理奶奶的后事。
那时爷爷的单位已经淡化了爷爷的事情,在知道奶奶去世以后,派车送他们去火葬场,然后按照规格在奶奶的骨灰盒盖上国旗,送他去墓地,安放在爷爷墓地旁边。
之后的某一天,他把那张纸上的公式和坐标分开画在几张纸上,分散藏在家里面的几个角落,把原来那份放在奶奶的墓地里,和奶奶一起长眠。
他始终没有弄懂这里面的许多事情:难道爷爷真的去世了?难道奶奶和爸爸、妈妈就是为了这一张纸从军工大院被送到后勤保障服务部门?难道爸爸真的出国?难道妈妈真的再也不要这个家了?
这都是他问了无数次的疑问,然而随着奶奶的离去就再也没人能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