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言急匆匆赶到杨府门前。
朱红色的府门紧闭,两侧石狮威严雄居,他正欲上前叩门,门卫却已警觉地跨步上前,伸手阻拦。
“阁下留步,此乃杨府重地,不得随意进入。”门卫说道。
林言闻言一愣,随即表明身份:“我是林陌之子林言,特来杨府商量要事。”
门卫带着疑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显然未能即刻认出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青袍行者,即是林家少爷。
尽管经历了一年多的潜心修炼时光,林言仍旧恃才放纵,不失他那“玩世戏子”的风范。
短暂的沉默过后,门卫终于认出了林言,态度顿时变得恭敬:“恕小人无礼,未能及时辨识林少爷。”
“无妨,我深知守卫之责所在。此刻府中所议,皆为紧要之事。”林言婉言安抚道。
门卫不敢怠慢,连忙应道:“请林少爷稍待片刻,我这就去通报。”话音未落,他便迅速转身,步伐匆匆地步入府邸深处,独留林言静候于门外。
不多时,门卫返回,态度愈发恭谨地说道:“家主有请,林少爷请随我来。”
林言点头致谢,跟随门卫穿过大门,步入了杨府的庭院深处。
当二人抵达之际,家族的会议已告一段落,而杨绪所作出的最终决策,也只能是对朝廷谕旨的拥护。
经过与崔尚书使者的多轮协商,杨家在私盐交易中的利润分成由一年前八二比例锐减至仅得一成。
这一剧烈变动,使得杨家从昔日的富商巨头跌落至微利小商,其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大不如前。
家族议事厅内,气氛凝重,杨绪的眉宇间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杨家府邸的繁华不再,往日宾客盈门的景象已变得门可罗雀。
当初崔尚书所荐林陌之曹州司马一职,实为朝廷权宜之计。时至今日,朝廷已将扬州盐铁转运之权紧握于掌。
如今看来,此举无异于以曹州司马之位,换取杨家多年经营私盐之权,令杨家经营多年的私盐买卖,利益几乎收归国有。
这一切皆出自朝廷的决策,普通百姓根本无力逆转。面对残酷的现实,杨绪感到无能为力,唯有徒增叹息。
……
自去年岁末至本年初,天象异变,苍穹如罩,万里无云。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田间地头,一片焦黄。
农人望天兴叹,只见那禾苗枯萎,土地龟裂,昔日绿意盎然的田野,如今却都变得荒芜不堪。
河床干涸,溪流断绝,连那最耐旱的作物也难以存活。百姓们心中焦急,日夜期盼甘霖降临,却只见那日头愈发毒辣。
井水日渐干涸,连日常饮水也成了难题。村中老少,无不谈旱色变,家家户户,皆为生计发愁。
朝廷并无赈灾之举,赋税未减反增,百姓负担更重,心中积怨日深。旱灾之下,民生凋敝,社会动荡的暗流已然涌动。
往年,旱灾肆虐一州之际,灾民尚可逃往他乡以求生存。
然而今年,旱灾横扫神州,各地皆遭其害,农民无奈之下只得转种耐旱作物,以求一线生机。
奈何,中原之地本就鲜有适宜耐旱作物生长之土壤,加之旱情导致的水源极度匮乏,即便是耐旱作物,亦难逃枯萎之命。
唯有少数幸得天时地利,方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勉强生长。
至七月中旬,滑州与濮州之地,唯余那些枯黄且低矮的高粱,仍在顽强生长。
正当滑州、濮州的百姓以为旱灾将尽,期盼着新作物带来的一丝生机之时,天意难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悄然降临。
天空中,乌云般的蝗群遮天蔽日,它们所过之处,寸草不留。蝗虫如同饿虎扑食,疯狂地啃食着那仅存的枯黄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