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才一听面露惊喜——希望是他想的那样!
回县衙一路上他都在想,当如何将长石生意做起来,奈何一直没个头绪。
他有治理辖地的经验,却无做生意的经验,思来想去间,他还是准备向“全能人”沈筝取取经。
公厨准备饭菜还需要一会儿,三人便先回了书房暖和暖和。
刚一坐下,尹文才便一边斟茶一边问沈筝:“沈大人,说来惭愧,本官思来想去,都不知当如何售卖长石......”
说着,他挠了挠头,“还有这价格......又该定作几何?”
“本官也正想与您说此事。”沈筝饮了口茶,从怀中拿出一小枚长石说道:“正如本官之前所说,长石对陶瓷制造有大用,一旦被陶瓷窑商知晓此消息,您县中长石,是绝对不愁销的。”
尹文才点点头,说出自己苦恼之处:“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万事开头难,本官这县中......并无陶瓷窑,且本官也并无相识的陶瓷窑商......”
说来还是这些年来他心灰意冷,并不喜爱、甚至是有些厌恶交友,以至于如今说起“路子”、“渠道”,便是两眼一抹黑。
沈筝早就替他想好了前路,笑道:“说来本官隔壁泉阳县,便有一商户家中有陶瓷窑,几月前,他家砌窑师傅还帮同安县砌了座小窑。”
方家不是就在做陶瓷生意吗?此事她从中撮合,对双方都只有利,没有弊。
对于莫家生意上的事儿,昨日在府城时,沈筝便想了很多。
余正青有意查莫家,那往后莫家绝对好不到哪儿去。
说严重点,府城中大商贾倒台,便必定会有无数小商户一拥而上,各自斗法,只为分一杯羹,此便为鲸落万物生。
而对生意本就做得不小的方家来说,此次便是一个绝妙机会,只要方文修势头抓得准,那方家便能借此在府城站稳脚跟。
那这“势头”,要从何而来呢?
又有什么东西,是方家有,莫家和旁人都无的呢?
现在沈筝抓住了答案。
她说:“此次本官带回去的长石,会分与方家部分,让他们在陶瓷烧制途中加上长石,再自己看成果。而这一‘成果’,只会好,不会坏。”
尹文才听后直点头:“就按您说的做!那本官这头,明日便着手开采长石,免得到时候人来了,本官拿不出东西来!”
这么一想,好像时日突然就变赶了,一股紧张之感涌上尹文才心头。
他颇有些小心翼翼,将自己心理价位说给沈筝:“那沈大人,这长石定价......您觉得......五文钱一斤,如何?”
一斤石头也就巴掌那么点儿大,会不会有些贵了......
“噗——”沈筝还未开口,梁复便一口茶喷了出来,反问道:“你说多少?”
尹文才被问得有些忐忑,喉结滚动,自己提刀砍向自己:“三文一斤?”
到底是他贪心了,粮食都才几文钱一斤,长石怎能与粮食相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