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实行了几百年了。
这时候,忽然说不合适,那朝里的官员,没有一个能淡定的。
就是邹元标自己,都怕皇帝忽然搞一大堆的工农商精英入朝...
皇帝又不是没干过。
只是,皇帝将这些人放到了圆明书院。
没有往朝里引。
要是皇帝有更进一步的想法,那大明瞬间就会被撕裂成两半。
果然,没过几天。
风向变了!
有大儒驳斥了方从哲的说法,明确了科举制的优秀性!
他问了方从哲一个致命问题:“你说要选拔精英,那如何选拔?”
“推举?”
“那和察举制有什么不同?”
“我大明要倒退到魏晋时期吗?”
“不推举,考试吗?”
“那不还是科举!”
“朝中现在的科举制不能满足你们吗?”
“农户子弟不能参加科举?”
“工匠子弟没有上升之路?”
“还有商人,陛下都为商人开了这么的大口子了,你们还想进一步渗透国家?”
几问,让方从哲身后的豪商们大汗淋漓。
方从哲都差点儿被大儒怼的下不来台。
还好,这位大儒是皇帝提前沟通过的。
他在怒喷一阵后话锋一转:“当然,你们现在吃饱穿暖,想要更多的利益,是正当的。”
“没什么不能理解!”
“可这种利益,你们也得正当来求!”
“为大明立功!为陛下效力!”
“而不是在这里凭着一张口,伸手就要!”
“老大人教训的是。”方从哲赶紧配合。
不能让这位大儒继续喷下去了,否则,后面的人就坚持不住了。
大儒见着方从哲大眼色,意犹未尽的咂咂嘴,说起正事。
“我曾听闻,泰西之地有一部门,名议会。”
“这议会,就是你们说的,让社会各阶层都进来,都发挥自己的作用!”
“但这议会,是不是符合大明的水土,还要我们继续探索、辩论。”
“没有说,谁想要干什么,那就能干什么的!”
“是、是!”见这位大儒终于说出了议会。
方从哲赶忙做出请教状,继续让这位老大人在议会的问题上深说!
至于这位大儒怎么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那当然是东厂的功劳!
当然,方从哲在其中也出了一点小小的力。
在这样一来一往的大讨论中,议会这个泰西机构的名字,第一次传遍了大明。
有不少人,也开始真正了解泰西的政治、文化,尽管还是免不了天国上朝的骄傲。
但从连看都不想看,到愿意了解,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当江南论战的结果传到京城时,京中不少人松了口气。
未来的政治格局,看来不会有大转变。
就算有,那也是修修补补的。
全天下的人,都拥来做官,大明的官僚组织会有危机感。
但一个议会,还是入大明体系的议会...
官僚组织能够接受。
这就跟‘开窗’一样。
先说把屋顶掀了,等他们高呼“接受不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