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读书人,纷纷引经据典,辩驳李卓。他们根本不相信,五百年后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毕竟往前推五百年,东汉时期的生活,和现在差不多。
崔明月一脸期待,李卓似是而非的说:
“只要咱们努力改变世界,五百年后就是真的……”
李卓可以提前大规模使用煤炭,可以指引方向,让五冠庄的工匠研究蒸汽机,甚至可以造船,开辟其他大陆……
但现在的制造水平,实在太低了,进步非常难。
李卓有生之年,都未必会看见什么成果。但有了明确的方向,谁又知道五百年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
“公爷,辽东又派人来催粮了……”家仆小声的汇报。
“让他等着……”杨玄感不耐烦的挥手。
“可是,游御史已经发火了,说是黎阳再不发粮,他就要上奏弹劾……”
“就说我巡城未归,让他先等着……”
杨玄感走进自家大堂,汲郡郡兵校尉赵怀义,连忙站起来迎接:
“拜见楚国公……”
赵怀义曾是杨素的亲卫首领,被杨氏父子举荐,成了汲郡郡兵校尉。
“嗯,催粮的又来了,以前的理由行不通了……”杨玄感坐下来,满是无奈的说。
征讨高句丽的大军开拔,大部分粮食从黎阳发出。杨玄感推说地方反贼太多,运送粮食会被抢,拖延了两次。
这两次,其实也是试探。
赵怀义趁热打铁,说道:
“欲成大事,不能犹豫不决。再拖延下去,辽东就会有警觉了。”
“下官麾下的一千人,都愿意追随公爷,闯荡一个前程……”
大隋之前,地方官可以自行征辟下属官员。世家大族的子弟,彼此推荐,盘踞州郡。
杨坚实行三省六部制,连九品小官的任用权力,都收回吏部。
杨广登基后,爵位从九等削减为三等,勋贵子弟当官的途径,也取消大部分。
反而是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当官。在勋贵们看来,科举制度是刨他们的根。
一二十年后,科举上来的人才,大多身居高位。抢夺勋贵们的权势、财富。
“现在真的是合适的机会么?”杨玄感还是犹豫不决。
“当然是最好的机会……李卓在四海楼就曾提醒过杨广,现在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赵怀义十分笃定的说道:
“只要辽东断了粮,定然军心涣散,皇帝想回来也不容易。国公可以派遣使者封官许愿,拉拢河南河北的反贼,会帮咱们拦住他。”
杨玄感谋划很久,但事到临头,他又患得患失:
“运河四通八达,咱们会不会刚起兵,就被四面八方合围?”
子不类父!
赵怀义很失望,正想再劝几句,外面突然传来通报声音:
“武贲郎将王仲伯求见。”
他怎么来了?
两人都有些疑惑,杨玄感吩咐道:
“请他进来。”
脚步声响起,门外走进来一个高大威猛的将军,他疾走几步拜倒在地:
“王仲伯拜见楚国公。”
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在黎阳督运粮食。和守卫黎阳仓的王仲伯,并不熟悉,疑惑的问:
“你找我何事?”
“张须陀欺人太甚,请楚国公为我做主!”王仲伯怒气冲冲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