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三国之谋士(2 / 2)与君行尽欢愉首页

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为曹操统一北方大业做出了显著贡献。他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帮助曹操多次战胜敌军。

荀攸为人忠厚谦让,深受曹操器重。曹操曾评价他“忠正密谋,抚安内外”,并在论功封赏时将他与荀彧相提并论。

荀攸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成为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为“曹魏第一谋士”。

接着来介绍一下荀彧。

荀彧,字文若,在163年出生,于212年去世,荀彧为颍川郡颍阴县(今HEN省XC市魏都区)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被人誉为“王佐之才”。

荀彧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在当时颇有名望。他自幼聪明好学,被誉为“神童”,曾师从著名学者郑玄学习经典著作。

在永汉元年(189年)之时,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在董卓执政了之后,他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后投入袁绍幕下。但荀彧预见到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投奔曹操。

然后荀彧成为曹操的首席谋士,为其用兵筹划,建功立业。在曹操征战期间,荀彧主持后方事务,助他战胜张绣、吕布、袁术、刘备等,使之成为北方唯一能与袁绍抗衡的势力。

荀彧在战略之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他提出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策略,使曹操得以收复兖州,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地。官渡之战中,他劝阻曹操退军,使曹军反败为胜。

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为曹魏政权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荀彧在战略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

荀彧的散文作品以议论、叙事、描写等多种手法见长,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歌作品则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被誉为“骈文之祖”。荀彧的诗歌作品主要有《答孟夏侯文信赋》、《劝学》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荀彧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文学家,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智慧。

接着来介绍一下周瑜。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卒于210年,享年35岁。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东吴的开国功臣之一。

周瑜出生于庐江舒县(今安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周瑜的妻子为小乔,他们俩诞下了2个儿子和1个女儿,周瑜的大儿子名叫周循,次子名为周胤( yìn),女儿名叫周妃。

与鲁肃、孙策为好友,是蒋干的同学。

周瑜和诸葛亮被人称为“一时瑜亮”,“一时瑜亮”的典故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古诗选〉凡例》:“北周寥寥,廪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瑜亮。”“瑜亮”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的并称,后人把两人才能相匹敌者叫作“瑜亮”。

周瑜的父亲周异曾任东汉太尉,周瑜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仅精通武艺,还擅长音乐、书法等艺术。周瑜的才华得到了当时名士的赞誉,被誉为“江东之秀”。

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且精通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兴平二年(195年),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带去了船粮器杖,为孙策提供了大力支持。两人随后一同攻克横江、当利等地,扩大了孙策的势力范围。

周瑜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了扬州刺史刘繇,然后占据了刘繇所治理的曲阿(今JS省丹阳市。)。通过此次行动,孙策的军队迅速的得到了壮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意图统一中国。周瑜被任命为东吴联军的统帅,与刘备的军队联合抵抗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巧妙地利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周瑜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他不仅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还为东吴的扩张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的攻取益州战略虽然因为病逝而没能实现,但是也显示了他深邃的战略眼光。

周瑜在政治上同样具有远见卓识。他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这一战略思想对后来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如鲁肃、黄盖等,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瑜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文化英雄。他精通音乐,擅长吹奏笛子,被誉为“江东之笛”。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尤其是行书,被后世书法家所推崇。

周瑜的历史评价很高。他被后人誉为“江东之虎”,与诸葛亮、司马懿并称为“三国三杰”。

然而,由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夸大和虚构,周瑜的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周瑜其实是在他在准备充分了之后,踏上了前往蜀地的旅途之中,不幸在巴丘这个地方因病去世了。当时年龄只有三十六岁。在《三国演义》一书之中,他被诸葛亮3次设计,给活活气死的,在死之前还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呼。

在现实生活之中,周瑜是一位忠诚、勇敢、智慧的民族英雄,他的形象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最后来介绍一下陈宫。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HEN省范县与SD省莘县一带)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他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便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的时候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此被曹操视为心腹。陈宫曾通过外交手段为曹操收取兖州,并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的支持,使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平定青州黄巾军。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领兵征伐陶谦,陈宫留守东郡。由于感到自疑,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同谋叛乱。他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接吕布进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部将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攻打吕布的下邳城。郝萌的部将曹性反叛,与郝萌和高顺的对战过程之中,最终高顺斩下郝萌的首级。在这场叛乱中,陈宫虽被怀疑与郝萌同谋,但吕布因陈宫是其重要谋士并未追究。

陈宫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成功辅佐曹操取得兖州,并在叛曹后协助吕布击败曹操,取得兖州与徐州。然而,最终因吕布不听从他的建议,导致失败。

陈宫战败之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曹操劝他为自己效力,但陈宫拒绝并决意赴死。在陈宫死了之后,曹操安葬了他,并供养了他的家人。

陈宫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他的智谋和忠诚都为人所称道,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谋士。

等我把这些传奇谋士的信息都透露给王跃升之后,王跃升显得十分高兴,这些故事可比这璇玑世界之中发生的故事,都要有趣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