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继续复习备考 第一节 复习写作知识(续8)(1 / 2)我的学生生活首页

五明开始深入地学习有关写作中“情绪”这一方面的知识。他深深地思索着:“机遇”与“灵感”这样看似抽象的概念,实际上都是源自于人类大脑复杂而精妙的思维活动,它们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如此一来,人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状况究竟处于何种情形,个人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内心的心绪波动是否剧烈,这些无疑都成为了至关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因为只有当作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并准确把握自身及笔下人物的这些微妙变化时,才能让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显得更为真实可信、生动鲜活,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五明首先开始深入地钻研关于“精神状态”这一方面的知识。他深知对于一名运动员而言,在参与比赛的时候存在着一种被称之为“竞技状态”的东西。而这种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他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战胜对手并取得胜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运动员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时,通常会展现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一面,内心充满了自信心和勇气,仿佛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比赛场上,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施展自己的技能,与队友之间的配合也显得格外默契,甚至可以发挥出超出平日里训练水平的精彩表现,创造出让人惊叹不已的奇迹;然而,如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欠佳,情况就会大不相同。这时,他们常常会感到心虚胆怯、底气不足,身体的动作变得僵硬笨拙、不够流畅自然。在比赛过程中,各种失误接连不断地出现,明明想要使出全力却总感觉力不从心,最终导致输掉比赛,而且输得一塌糊涂,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演艺界中,演员们在舞台或镜头前展现自己的时候,常常会提到一个概念——“临场状态”。而对于演员自身而言,他们更习惯将其称作“自我感觉”。要知道,这种“自我感觉”与艺术创造过程里的得失成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当一名演员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时,那简直就像是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此时的他们能够将所饰演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都精准到位,仿佛角色已经与他们融为一体;不仅如此,还能做到惟妙惟肖,让观众完全沉浸于剧情之中,丝毫察觉不出表演的痕迹;更进一步地,甚至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令人为之倾倒、陶醉其中;最后,再加上楚楚动人的形象塑造,更是能够轻而易举地俘获观众的心。

然而,如果情况恰恰相反,演员的“自我感觉”欠佳,那么通常来说,他们在表演时便会欠缺一些关键的东西。比如,可能会出现火候不够的问题,使得整个表演显得有些生硬、不自然;或者缺乏那种能够打动人心的神韵,导致角色失去了应有的灵魂和深度;更为严重的情况下,演员或许会难以真正地进入到角色当中去,无法理解并诠释出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整个演出变得平淡无奇,毫无吸引力可言。

五明深刻地认识到,当人们投身于写作这项创造性活动时,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精神状态”的关键因素。而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所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便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充足的休息时间、充沛的精力以及保持头脑的清晰敏锐。

正如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曾经探讨过“身体”与“写作”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那样。他指出:在欣赏莎士比亚所有令人惊叹的作品时,我们总是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位文学巨匠无论是在精神层面还是肉体方面,常常都是极其强大且健壮的个体。这种强健不仅赋予了他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灵感,更使得他能够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发挥,不断创作出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如此出色的身心素质作为支撑,或许莎翁就难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

倘若一位戏剧作家的身躯并非如此坚固出色,反倒被虚弱和苦痛所困扰,那么他每日创作剧本时所需的创造力必然会屡屡受阻、时常停滞不前......因此依我之见:切不可勉力而为地去书写些什么。相较于在毫无创作灵感的日子里绞尽脑汁去构思那些日后自己都不会喜爱的作品,倒不如悠然自得地四处闲逛或是安然入眠来得更为妥当......

就像拜伦那样,他每日都会花费数小时置身于旷野之中,有时会前往海边纵马驰骋,有时则划着小船轻盈穿梭,亦或登上帆船扬帆远航,偶尔也会沐浴在海水中享受一番海水浴,甚至畅游其中来锤炼自身的体力。毋庸置疑,拜伦堪称古往今来最具创造力的人物之一。

五明对此深以为然,认为这番言论极富哲理且引人深思。所谓“创造力”,实则是诸多要素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而其“基石”抑或说“坚强后盾”恰恰就是健壮有力的“体魄”。尤其是对于那些鸿篇巨制而言,这一点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不仅是作者卓越“才智”的尽情展露,同时也是一场与“体力”展开的激烈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