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盘叹了口气,看来这诗只能作了。
他不假思索轻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妪从没听过这样的诗。
乍听不以为意,随着心中默念一遍,又朗朗上口。
此诗看似简单,实则也简单,可就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李孝之等人看着老妪脸色古怪,都明白她的想法,不由心里有些好笑。
“怎样,晚辈通过没?”
扶盘满怀期待道。
老妪脸色拧巴道:“这诗不算,太简单直白了,老身也没见过五言成句的诗。”
扶盘料到对方不打算轻易饶过自己,看来只能再抄一首了。
他道:“前辈没见过五言成句的,不免有些墨守成规。
那晚辈再做一种新诗由前辈品鉴,或许听了此诗,便能明白诗并非全是四字成句。”
老妪呵呵一笑:“你且作出来,老身倒要见识见识。”
扶盘于是踱步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可是前世夏国写月的传世之作,他就不信这个老妪还会找麻烦。
老妪认真听着,仔细品味着诗中意境,脸色一变再变。
她完全不敢置信,这世上竟有这么独特的诗。
而且此诗之极高造诣与奇绝技法,足以让人拍案惊绝。
她甚至觉得,世上恐再难寻出第二首在写月方面能超过此诗的诗。
当然,前提是这确实是一首诗。
不过也无所谓了。
当此诗许多方面胜过旧诗,那还是不是诗也不重要了。
“啪!啪!啪!”
忽然,有人鼓起了掌,不是老妪。
扶盘望去,只见府内一屋顶飞檐,不知何时站着一道伟岸身影,双手合击着。
此人戴着道家高冠,身上却是儒家青衫。
扶盘都不用想,便知是涯侯亲临。
只见伟岸身影走出一步,便来到了扶盘面前。
“好文采,好诗情。”
涯侯不苟言笑赞道。
这反倒弄得扶盘不好意思了。
我会做个屁的诗啊。
背诵课本上的都有些吃力,甚至学过的一些诗,都忘记什么意思了。
他行礼挤笑道:“涯侯抬爱了。
晚辈扶盘,乃邺地扶卿之子,也是废地争侯抗越的士大夫。
今前来彩涯城,实乃废地缺衣少粮,难以持久作战与发展,遂来购粮。
因客栈已满,无榻安身。
听闻涯侯钻研儒家学说,故斗胆上门献宝,以求安眠之榻。”
他知道涯侯才学不俗,所以连说话都下意识皱巴了许多。
涯侯周无间眉头一皱,反而用直白的话缓缓道:“你的名字本侯也听过,据说斩获了赤刹部,麾下还有两位金丹境。
你一小小士子,却有金丹境愿追随,说明你非同凡响,前程似锦。
只是你用金丹境气息吸引本侯注意力,到底是冒昧了。
自家门前岂容外人撒野?我祖母生气也正常。
不过,你小子才情惊艳,也算折服了我与祖母,便不追究了。
你不是有宝物献上吗?拿出来。
若真是难得一见的珍宝,便允许你们住入府中,不阻挠你们购粮。”
涯侯说的条理清晰,不急不躁,让扶盘有些意外。
他抬手一招,崂山羊上前一抹腰间乾坤袋,将文房四宝取了出来。
涯侯打量着四物,一脸不明所以。
扶盘道:“请搬来桌案一用。”
待桌案放好,他便有模有样铺纸压砚,倒水研墨,用凤国文字全篇写下了水调歌头。
尽管文字与汉字不同,韵脚也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