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刘彻和卫青来安排一些事情,霍嬗自然也可以落得轻松,看似是不需要操心太多。
其他的不说,刘彻对于战略方面的独到眼光等,那是不得不佩服。而卫青自然不用多说,带领着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放眼历史也能排在前列。
霍嬗有着自知之明,刘彻也好、卫青也罢,他们都有着卓越的能力,在很多地方是霍嬗远远不及的。
既然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自然就是取长补短了,这一点霍嬗可以毫无心理压力的接受。
卫青虽然现在有些身体虚弱,也确实再也没有办法指挥千军万马杀敌了,但是对于匈奴的决战,他心里不知道畅想过多少回。
甚至在自己现在几乎不再管军中的一些事情之后,他基本上就是在不断的推演和匈奴的决战了,心里的很多规划等眼看着就是要一步步的落实了。
刘彻虽然喜欢享乐、追求长生,可是提起打仗这样的事情,他就非常的激动,可谓是全神贯注。
对于刘彻来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作为皇帝,他几乎是不可能御驾亲征之类的,他的兵法、战略,几乎就是无用武之地。
还好以前有霍去病,现在有霍嬗,这也让刘彻觉得自己的志向等可以在沙场得以实现。
卫青看向刘彻问道,“陛下,现在主将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吧?”
刘彻就笑着开口,“这是自然,现在定下来的是三路大军,中路肯定是以嬗儿为主将。另外两路兵马,也该为嬗儿分担压力。”
这么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李广利也好、赵破奴也罢,他们都会率领一路大军,他们有可能遇上匈奴的主力,他们的作战任务也非常艰巨。
但是真正的主力肯定是霍嬗,这一点根本就是不需要怀疑的事情,明眼人基本上对此都是心里有数。
霍嬗这时候就插话说道,“陛下、大将军,给我的是十万人马吧?真的要是少了一点的话,决战肯定会人手不够用。”
刘彻有些没好气的说道,“十万人马,开口就是这个人数,你能指挥的了?”
“怎么就不行了?”霍嬗不服气的说道,“我第一回随大将军出征,好歹也是见识过的。去打大宛,那是数万兵马,出征西域人数更多!”
听到霍嬗这么说,刘彻和卫青的脸上也都露出来笑容,他们不觉得霍嬗是在吹嘘,而是明白霍嬗真的有这样的能力。
这真的不简单了,能够带领数万兵马远行数千里,这本身就是极难的事情,更别说在这期间还要连续作战,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大胜。
能够做到这些,基本上就是一个良将的胚子了,而霍嬗的表现也显然是超过了他们的一些预期。
当然不足之处也有一些,霍嬗打仗有些死板、有些缺少机敏,很多时候都是制定好了目标才能一步步的去完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刘彻也好、卫青也罢,他们都希望霍嬗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他能够超越霍去病,甚至刘彻教的兵法等几乎都是一样。
但是显然对于战术的理解等就是因人而异了,霍嬗和霍去病的作战风格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好在霍嬗打仗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首先来说就是稳,第二点就是想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甚至是有些不择手段了。
毕竟炸别人城池、掠夺敌国的粮草等,这些事情霍嬗能做得出来,卫青和霍去病则做不出来,这放在一些人眼里几乎是有伤天和了。
刘彻笑着说道,“给你十万人马肯定不难,只是兵马配置方面,现在还是得和你好好盘算一下。”
霍嬗也心里明白,说道,“骑兵的人数不够对吧?浞野侯那一路最少需要两万骑兵,李广利也需要至少一万骑兵,要不然他们很可能全军覆灭。”
刘彻点头说道,“这些年的战事不少,就算你从大宛、西域带回来来了不少马匹和马奴,这也有些不够用。”
马三件也好、从大宛带回来的汗血马在不断的繁衍也罢,这确实让现在的大汉比历史上同时期的大汉有更多的战马等。
可是说到底就是这样的一些补充,相比起日渐困顿的大汉财政来说,还是有些杯水车薪,还是有一些不够用。
“那重骑兵我得全带着。”霍嬗提出自己的条件,说道,“现在加起来才三千多具甲骑兵,这些不能分给其他人,我到时候还要冲阵。”
“不可!”卫青先急了,“嬗儿,你是大将,当坐镇中军指挥调度,怎么就那么喜欢冲阵?”
刘彻又是骄傲又是头疼,霍嬗喜欢冲阵不是秘密,他哪一次打仗基本上都是身先士卒的,都要穿上重甲去和敌人厮杀。
第一次出征的时候冲入重围救出赵破奴,第二次打大宛的时候倒是没太多发挥。但是在西域大战的时候,也和匈奴的右贤王部短兵相接。
大汉这么多将校之中,霍去病和霍嬗这父子两个还真的是一脉相承,不冲阵、不亲自杀敌,他们就心里难受,这也是刘彻教出来的。
可是作为大将、作为主将,哪能轻易冲阵啊,这是多凶险的事情,更何况霍嬗出征,基本上也都会受伤,都是冲阵闹出来的。
刘彻也严厉警告说道,“这一次你不许冲阵,有赵安国、赵从校这些人就行了,你指挥兵马就行。”
霍嬗本想反驳,可是忽然间还是闭口不言。他现在提起,肯定是要被批评,这简直是在自找麻烦,实在是有那么一些不划算了。
看到霍嬗没有还嘴,刘彻和卫青没有感觉到欣慰,反而是有那么一些担心了。
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太了解霍嬗了。现在没有还嘴,只是因为他知道现在还嘴会被骂的更利害,那肯定就不做这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