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初寒妞会去捡破烂,积少成多,一个月也能卖不少钱,尽管爷爷奶奶不让她捡,她就是不听,她知道钱很有用,想吃肉,爷爷也会给她去买,只是每次就买一小条,还是挑肥的买,肥肉熬出荤油,做菜时放上一点,也有荤腥味。
从小初寒妞就有经济头脑,她看奶奶蒸的枣糕好吃,就跟奶奶说:“奶奶,你蒸点枣糕,我拿去集市去卖,准能有人买。”
初奶奶:“咱自己吃还行,人家外人谁稀罕。”
初寒妞:“奶奶,你做吧,你带我去赶集,我叫卖,你在旁边收钱就行。”
初奶奶:“能行吗?”
初寒妞:“肯定行。”
初奶奶:“那我蒸点试试,没人买,就拿回来咱自己吃也瞎不了。”
初寒妞:“奶奶,你放心,保管好卖。”
依初寒妞的提议,初奶奶蒸了一大锅,一大早赶到集市,枣糕还腾腾地冒热气。初寒妞扯开嗓子:“枣糕,好吃的枣糕,两掺的枣糕,又甜又好吃,快来买呀!”
叫卖声吸引来逛集市的人,这个买两块,那个买两块,买的人都是镇里的人,不等散集,拿去的枣糕都卖了,捏着一沓子票子,心情老好了。
回去时,奶奶会买两个铁板鸡架,就当犒劳初寒妞的突出表现,这样,每到集市那天,初寒妞就会随奶奶去集上卖枣糕,每次都不多带,卖完就走。
别小瞧这卖枣糕,一个月四个集,到月末也能赚二三百,这钱可是实打实的钱,不然大会大风刮来,家里也算有点活份钱,买个什么的,随时能拿得出。
初寒妞上小学那年,爷爷在镇里租了房子,为的是她上学方便,爷爷他也找了份装车工的活,但不是天天有活,一个月的工钱去了交房租还有剩。
即便上学了,初寒妞还是会早起或放学后去捡破烂,风雨无阻,为此常被同学耻笑,她也不在乎,照捡不误。
有一点初寒妞是不和同学来往的,不是她不想,而是他们都嫌她埋汰,碰到她都躲着走,生怕弄脏了自己。
不过初寒妞的班主任,对她特别照顾,常常表扬她能吃苦,懂事,而且学习成绩优秀,还给她安排班级最好的位置,这样同学就不敢明目张胆地瞧不起她。
那天下了一场小雨,雨没停,初寒妞又去捡废品,在一个垃圾箱有一箱没打瓶盖的酒,初寒妞把它捡回家,可把爷爷乐坏了,那是一箱葡萄酒。
爷爷懂酒,一般酒是不过期的,尤其是葡萄酒,打开一喝,没有怪味,酒味醇厚,回味无穷,不过他也舍不得喝,只有赶上节日才起开一瓶喝。
也就是从那次捡到葡萄酒,爷爷也让初寒妞尝尝,喝起来微甜,略带涩,他把它当糖水,每当爷爷喝时,她要喝上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