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黄金时代(2 / 2)大文豪之1979首页

说起来,也算是七八十年代的特色。

不对,几十年后也还有。

只不过没那么普遍,人家玩的也更隐秘而已。

但对于谭棋来说,这三条都没有吸引力。

机关单位就甭想了,肯定轮不到他。

进棉纺厂当工人,虽说工资不错,但太累太死板,没意思。

李桂花看他皱眉,便问道:“小棋,你有啥想法?”

“我能有啥想法,考虑考虑先。”

“那你可得抓紧,越到后面越难排。要按婶说,就去拖把厂上班,光明也在那里。”

“拖把厂,咱这还有拖把厂?”

“上个月刚弄的小厂。咱棉纺厂不是有现成的碎布头吗,就地取材,创造就业岗位。”

“噢,这主意挺好。”

“要不就帮你分到那里去?”

“我再想想吧。”

“小棋呀,要求别太高,现在分配可不容易。”

“知道了,婶,我先走了!”

“好,记得来玩啊。”

“诶,得空就来。”

谭棋挤出办事处,迎面的冷风直灌后颈,估计又快下雪了。

“组织靠不上,还是得自力更生啊。”

“可眼下这年头,钱咋赚?”

谭棋看着天空发了会呆,旋即提了提衣领,径直朝邮电所走去。

八里庄真的什么都有。

吃喝拉撒大保健,生老病死一条龙,不用出庄,人生玩完。

走了二十多分钟,谭棋来到邮电所。

现在的邮局,也很厉害,很牛逼。

电报,电话,信件,包裹,汇款,取钱,功能齐全,业务繁忙。

就是……服务态度不咋好。

邮电所里办事的人不少,声音最大的还是工作人员。

“你这都超过1秒了,得按3分钟算钱。”

“……”

“谁让你自己挂电话那么慢啊。”

“……”

“不行,你这是挖国家的墙脚,搁前几年都得批斗。”

“……”

整体听上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谭棋搓了搓发僵的脸,走进去找了个角落,然后翻出自己的钢笔和信纸,开始书写。

问:1979年干什么好赚钱?

答:当文人。

这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不容任何反驳。

做生意什么的,暂时就别想了。

动辄直接掉脑袋,连踩缝纫机的机会都不给你留。

而经过极度压抑的动乱期,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比物质需求更加强烈。

所以眼下文化事业复苏的非常迅速,未来十几年更被称为“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文人的时代。

无数经典著作诞生,大批诗人作家扬名。

所以工作无望的谭棋,没怎么犹豫,便决定走这条路。

好在,他上辈子,也勉强算半个文人。

大学毕业混过一段时间社会,然后就在燕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再也没挪窝。

谈不上有出息,但杂七杂八的书籍、读物,那是真的没少看。

而且记性相当不赖,以致别人都称他为“移动的图书馆”。

当然,文人讲体面,文坛也有鄙视链。

写诗的看不起写实的,写实的看不起写小说的。

是的。

如今的诗人还没被饿死,而且正值风头最劲之时。

但凡一首好诗发表,转眼就能火遍大江南北。

相较于作家,诗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顶流,超级大明星。

谭棋现在想要迅速成名,一举踏入文坛,诗歌无疑就是首选。

笔走龙蛇,墨过留痕。

很快,一首经典名作便跃然纸上。

名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