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 探测火星(2 / 2)新火星人首页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着陆巡视器开始使用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从大气减速阶段转入动力减速阶段。当距离火星地表还有100米时,着陆巡视器的速度已经降为零,进入悬停阶段。在完成精确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成功抵达了火星表面。

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五号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为了应对火星大气层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中国首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弹道高度计划,即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这种方案具有减速时间长、过载小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升力方向提高着陆精度,因此在未来的火星采样返回和载人火星登陆任务中被认为是理想的进入方式。

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后,着陆舱和“祝融号”火星车分别完成了坡道及太阳翼天线的展开。随后,“祝融号”火星车自主驶离着陆平台,抵达火星表面,开始了新的征程。

“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约为1.85米,重约240公斤。它在火星上工作至少3个火星月,相当于地球上的大约92天。该火星车搭载了6个科学有效载荷,包括一对导航和地形相机、一个多光谱相机、一个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一个次表层探测雷达、一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和一个火星气象测量仪。这些科学仪器主要用于研究火星着陆地区的地形、地质、土壤结构、矿物岩石类型以及大气情况,同时也会对火星的磁场和重力场进行研究。

火星表面的沙尘速度可达每秒180米,大约是地球上超级台风的三倍。为了在这种恶劣的沙尘环境中生存下来,中国工程师为“祝融”号火星车开发出一种新材料,能够有效防止灰尘污迹。如果有灰尘附着在火星车上,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将其抖落。

当“祝融”号火星车在行驶路径上遇到复杂情况时,中国科学家会先在实验室使用1:1比例的“祝融”模型,在地球上进行模拟测试。然后再向火星车发送指令,以确保其顺利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火星探测器着陆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我国还与欧洲航天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空组织和国家进行了合作,共同推动了火星探测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