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改编与粮草(2 / 2)我在宋末揭竿起义首页

罗庆没有丝毫慌张,或是遮掩,直接回答道:“将军,我家祖上曾出过举人,当过官,自家父这代方才落魄,但书简、家规尚存,儿时读过许多书,可能因此是沾些书生气。”

杨弘听后不再询问,而是说了一句:“不久后自会有人放其余人出来,这些人暂且编为一队,由你统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杨弘相信家丁们不是假降,也相信罗庆,不过没有给他们分发武器,因为新编的两营还不够用呢。

这是家丁本就不是恶人,在方有常家中地位最低的那一批,基本没有干过欺压百姓的事情,杨弘将他们收编倒也放心。

长工和仆从们加起来,有八十多人,都是青壮的汉子,出身很贫苦,是当士卒的好人选。

一旦将他们思想改正过来,就是最革命、最反朝廷的那一群人,杨弘很重视,将他们全部释放了出来。

八十多人一起编入三营,交给了廖胡等人训练,先暂时这样吧。

杨弘一点闲不下来,刚解决完这些事情,周伟又来汇报粮食的消耗了。

短短两天,粮食的消耗,简直惊人!

不只是周伟看傻眼了,杨弘也惊讶住了,但这账本确确实实没有做假。

义军有1500多人,每人领半石粮食,就是七百五十石,缴获的粮食也不过一千七百石,这就下去了近一半。

北宋水稻每亩地平均产两石,方有常坐拥七百多亩地,加上去年的余粮,共一千七百多石。

再说吃饭,北宋一石118斤,平均一人每天吃三斤粮食吧,两天就下去38石,半个月就是570石。

也就是说,在不增长人口的情况下,义军的粮食只够不到一个月了。

但问题是得扩军啊,原计划2500人呢,对此,杨弘现在只能做出两个选择,一个是提前攻打青溪城,一个是继续打土豪、分田地,解放贫苦的农民,也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这两个选择都是可以的,县城里面的钱粮、兵器、马匹和官员府邸最多,能够让起义军迅速壮大。

而农村的人口最多,粮食充足,也足以使起义军的规模壮大。

权衡利弊之下,杨弘选择后者,因为后者风险小,收益大,而且占据了清溪县的农村地区,就等于实际意义上的占领此县。县城不过待宰的羔羊,可以轻易攻取。

再况且,只有土地改革,让广大农民们拥有土地,才是起义军生存的根本,杨弘是不会因小失大的。

杨弘对周伟说道:“等会再派人去县城的米铺买几百石粮食,反正咱们手里有钱,先顶着用,绝不能缺了粮食。”

“是,主公。其实咱们的粮食还没到发愁之际,就算是义军规模扩大了一倍,也还能顶十几天,当务之急,其实是兵器的问题,2000多把兵器,上哪里弄来去,仅靠黑市买的那点兵器远远不够。”

“削竹为器,以菜刀为兵,亦可一用。”

“这……好吧,只能如此了。”周伟点头道。

周伟随后聚集了两队农夫,一队上山砍竹,一队用钱购买乡亲们手中的刀具,反正他们不缺钱。

物质的东西,总不能靠变变出来吧,杨弘感叹了一句:“万事开头难啊,真是没有不愁的事。”

至此,义军之中的武器大多数都成了竹子和菜刀,但也没有那么不堪,杀个人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