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同时,云雾分开,如波涛般卷动的云层上,无数的旌旗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各色旗帜在风中纠缠在一起,呼啦作响。云端之上,赫然出现了无数衣甲鲜明、杀气冲天的天兵天将。
“下界梧木山脏厄洞兕精,伤人害命,作恶多端!抗土地之阴兵,藐视上天之威!诛!”
云端之上,一名银甲白袍的军吏手持圣旨,大声颂道。
激昂的军鼓越来越激烈,旗帜飘飞,云端上的战阵中,一名体相狰狞的天将手提画戟,匆匆从两队天兵间穿过。
那员天将牙森列戟,目闪双灯,青体靛肤,穿着一身山文甲,一眼便可认出他是托塔李天王的家将——药叉将。
战阵之中,周屿安的目光始终跟随着药叉将,这员天将身材高大,在天兵中很是瞩目,只见他步履匆匆,直至战阵前沿,停在一位袍甲鲜丽、器宇轩昂的天王身旁。
那位天王身穿战甲,头戴金翅乌宝冠,金甲之外又罩一领赤袍,肩披云肩,威风凛凛。值得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右手中捧着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
是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
李靖。
旌旗飘飞,透过无数天兵天将的兜鍪,周屿安看到那鲜明的大纛之下,托塔李天王面无表情地缓缓抬起了右手。
他身旁的天马们一阵躁动,天兵们知道李天王要发布命令了,不禁都将缰绳攥紧了些。
可托塔天王的手并没有用力挥下,而是对着药叉将扇动了两下——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退下。
战阵中的周屿安不禁眯了眯眼,搞不明白托塔天王要做什么。他将目光转到脚下,看向那处山洞。
这山洞洞口不小,门前有三两株古藤斜生,山洞顶上的一块山石上,竟有一棵叶密枝劲的小松挺立。
此时此刻,洞门外一群妖魔昂首望天,尽是些狼虫虎豹之类幻化人形,丫丫叉叉,个个轮枪舞剑,朝着天空跳斗咆哮。
“真是群不知死的畜牲。”
周屿安才刚刚在心底嘀咕了这么一句,便听到远方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
“御马监寺卿周屿安!速到中军!”
这声大喝来自鱼肚将,他侧立在托塔天王身边,目光正是冲着周屿安的方向。
周屿安不敢怠慢,也顾不得细想,便急急提彩棍到中军,面见托塔天王。
“你便是周屿安?”李天王将目光对准周屿安。
“下官正是。”
托塔李天王并没有立刻对周屿安下达命令。他玩着手里的宝塔,手指灵巧地勾动宝塔的塔檐,使它在掌心转动。
他的双眼从周屿安的脸部扫到脚面,再扫到头顶,眼神里透着几丝轻视——那完全是一种行业中佼佼者看不入流外行的眼神。
也难怪,周屿安虽身在天兵队中,可官职却仍是御马监寺卿,换句话说,就是个马夫头领。若往前捯,官职也就是个派往下界的纂官。
天庭中的神仙们并不怎么爱以凡人的眼光视人,可不行就是不行,实力才是最硬的——一个从前是文官,现如今养马的散仙,能打的了仗么?
李天王一边思虑,一边再次瞧了瞧周屿安。面前这个散仙身体精壮,看上去成仙之前就是个练家子。
不过,这家伙没穿甲胄,只是在身上套了件道袍,一旦打起来,会不会受伤就难说了。
李天王皱皱眉,将宝塔一举,挥袍道:“我意命你下界,与那妖兕争斗,可否?”
“小子领命!”
周屿安更不迟疑,将彩棍提起,抖擞精神,纵云头直下凡尘。
而此刻的妖洞门口,杀气森森。各样妖精,无般不有。一个个都执剑拈枪,拿刀弄杖的,在洞口处冲着周屿安咆哮跳跃。
“业畜!快早去报与妖王知道,我等奉玉帝旨意,到此收伏。教他早早出来受降,免致尔等伤残!”
周屿安大喝一声,手中彩棍一举,朝山崖上一棵矮松一棍打去,只听咔嚓一声巨响,木屑横飞,那松树露出白茬,断做两节:“若有怠慢,便是这等下场!”
他话音刚落,便听见一道怪声响起:
“是哪个敢在这里放海口?!”
周屿安循声望去,只见那群小妖之中,捧出一个妖魔来。
那妖魔生的极为壮实,双目幌亮,皮肤黝黑,头顶心一根独角突兀,身上穿一件墨甲,披一领彩花袍,手中握一柄棹刀,雄赳赳,气昂昂。
“你是哪里来的毛神?也敢来惹我?!”
那妖魔喝一声,手中棹刀烁烁闪光,立时在半空中掀起一阵破风声,直直朝着周屿安头顶砍来。
周屿安更不答话,手中彩棍向上一横,便将这一刀挡住,紧接着腰身一转,彩棍掀起一阵恶风,反打过去,吓得那妖怪急忙躲闪。
“色厉而胆薄,看来你也没有几分本事。”
周屿安冷着张脸,殊无笑意,提棍使个门户,吐个拨草寻蛇势。
那兕精从鼻孔里喷出道热气,双脚站稳,手中棹刀一横,滔天的杀意勃发而出,蓄势待发。
这兕精看似是个莽夫,可实际心细的很。他不知周屿安出招的路数,便也不进攻,而是等着周屿安先手出招,那兕精却好捉住他的破绽。
“真是个难缠的家伙。”
周屿安眯起凤目,身上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戾气,手中彩棍却丝毫不动。
两人僵持了越有两个弹指,终究还是那兕精按耐不住,手中棹刀闪过一道耀眼的寒光,如流星般斜劈过来。
“看刀!”
兕精发出一声大吼,用尽蛮力,将手中那柄棹刀朝着周屿安狠狠砸下。后者反应更快,那条彩棍在半空中便拦住了棹刀。
棍来刀往,电光火石之间,两人过了数招。他们照法都刚猛迅捷,唯一不同的是,兕精蛮力更胜一筹,周屿安灵巧更快一分。
短时间内,两人打了个难解难分。
胜负难定。
就在周屿安以为不能速胜之时,兕精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破绽——他的双臂扬过头顶,将棹刀高高举起,尽力向下劈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囤积双臂之力,使劈下的力度更大,但弊端在于无法迅速收刀障身御敌,是柄双刃剑,运用的如何,全凭自己掌握与敌方是否能迅速做出反应来定。
刀光闪过,棹刀转瞬即下。
与此同时,周屿安凶光大露,彩棍恰似鋨鹘车上的铁铲,狠狠砸向兕精劈来的棹刀。
随着一声刺耳的铁器断裂声响起,那兕精手中的棹刀刀身霎时被彩棍撞作两节,断裂的刀刃在空中划过一道闪着寒光的弧线。
“好硬的棍!”
兕精根本来不及惊异,他将棹刀一晃,闪身要退。下一个瞬间,闪着霞光的彩棍破风而去,狠狠打在他的胸口。
砰——!
一声闷响响起,那兕精竟然没有被一棍打死,而是在原地毅然不动。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兕精在硬生生接住这一击的同时,手上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将那断刃的棹刀刺向周屿安。
“来的好!”
棹刀猝然袭来,周屿安非但不退,反而挺起胸膛,去接这一刀。
断裂的刀锋闪着寒芒,生生刺在周屿安的胸膛上,可事情并没有想兕精想象的那般进行——棹刀非但没有刺穿周屿安的身体,反而被对方的胸膛撞了个粉碎!
铁片纷飞,其音铿锵有力。彩棍在空中发出一声如睚眦般的咆哮,夹带着滚滚凶风,恶狠狠地打在兕精头顶。
一声闷响声震四野。那兕精后退两步,顿感一阵眩晕,踉跄要倒。
恰在其时,两名天兵提着铁链奔来,一下将那兕精绊倒,紧接着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死死按住了那兕精的双臂。
“班师。”
半空中,李天王嘴角微微勾了下,对身旁的天将下达命令。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妙岩宫内,瑞霭缤纷。一位头戴冕旒,身着霞衣的天仙端坐于九色莲花宝座上,头上环绕的九色神光向外怒射着万丈光芒。
在宝座之下,一头高大威猛的九头青狮口内吐焰,怒目静卧,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再往下,便是听讲的众散仙。
周屿安跌坐在下首,细细听着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的天仙诵经。
这位天仙乃是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与南极长生大帝同为玉皇大帝的左右侍者。
能到妙岩宫内听讲,周屿安可是废了不少力气,最后还是真武大帝出言,太乙救苦天尊这才应了,命他在下首听讲——此一讲经,已有三日。
“观南,你可知我方才所讲经文何意?”
宝座上的太乙救苦天尊微睁仙目,开口发问。
周屿安见天尊开口便讲出他的道号,丝毫不敢怠慢,立即起身答道:“弟子愚笨,只能略讲一二。”
天尊一摆拂尘,合目道:“但讲无妨。”
周屿安道:“'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是为如果能每天闭塞其耳、目、口,为:勿听、勿视、勿言。能增万倍之能力。心因物而动,因物而静,关键在于眼。”
“又讲'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乃是说,上天并无施恩德之念,无声无言,反而对万物产生大恩德。”
周屿安朗声道:“弟子以为,此段可解为:天乃自然,并无施恩之意,是谓'无恩'。就似《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乃是说,天之恩德,无声无息。可人若想全凭天之恩惠,诚然不能,还当以己身之力一搏。”
天尊微微点头,舒指一捋白髯,言道:“天之恩德,诸生平等。己之术业,在于个人。诸位,且努力罢。”
座下众仙都称“谢天尊教诲”,天尊又讲一会儿《太平经》,谈一会儿《太上救苦经》,宣一会儿《北斗经》。周屿安在座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已过了七日。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莲花座上,天尊捻髯讲经,神情悠然,周屿安却在座下听得越来越坐不住了。
自讲经以来十日,周屿安已听得经文数十卷,越听他越笃定了一个念头——自己要把那本《志怪录》著成。
这简直就是一种执念。近乎癫狂的执念!
他越发觉得,这执念越来越深,已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难道是自己的三尸没有斩干净?
道家以为,人身中有三条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尸者,神主之意。
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三尸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蹻。
上尸神在人头之中,令人胡思乱想、眼昏,发落。与人不得共通,使人幻听、使人发疯;中尸神住于人之肠胃,令人好吃、健忘,驱使人做坏事,可以与人共同说话,使人感觉有人与他说话,导致人之疯病;下尸神住在人脚其中,令人好色、好贪、好杀。
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此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之过恶。斩三尸可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成仙。
周屿安眯眯凤目,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真的是疯了。他放着安逸的日子不享,反倒想去那穷山恶水、多灾多难的下界写什么破书,真是疯了。
一想起凡间,周屿安就想起豢龙氏的族人们。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不知他们过的怎么样了。
左臂上的玉龙从袖子里探出头来,两根龙须在空中抖动了下,发出一声只有周屿安才能听到的低吟。
“你也觉得我该去凡间,该去写那本《志怪录》?”
周屿安对着玉龙嘀咕了声。
玉龙睁圆龙睛,冲着他微微点了下头。
好!
周屿安心中顿时笃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那明天就递上折子,辞去御马监的职务,趁早下界,游山玩水去也!
正恍惚间,高座上的天尊突然叫一声“观南”,周屿安连忙应声起身,从蒲团上爬了起来,朝着太乙救苦天尊施了个礼。
“你不听我讲经,可是自己有所感悟?”
天尊并未睁目,手中拂尘微微一摆,语调悠长,听起来十分惬意。座下的九头狮子摇摇巨首,九个头个个昂起,十八只眼睛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势,齐齐对在周屿安身上。
周屿安微微垂首,恭敬而答,道:“回天尊,小子并无甚感悟,只是在座下听讲多日,顿开灵悟,想明白一事。”
天尊睁目问道:“何事?”
“无论人仙,心中所想,能行之,是谓大能者也。”
说着,周屿安朝着太乙救苦天尊恭敬一拜。
“谢天尊讲经之恩。”
天尊安然不动,只是道:“你可知你要行何事?”
“小子知。”
“你可知此事有何波折,能否做成?”
周屿安恭敬作答:“小子不知。只知无论人仙,但心中有所想念,当做则做,不应留遗生憾,徒增烦恼。”
天尊合目,座下的九头狮子抖抖鬃毛,发出一阵咕噜声,巨大的四爪抓地,将动作尽量变到最小,微微伸了个懒腰,慢吞吞地伏在地上。
“即如此,你去罢。”
天尊开口道。
周屿安冲着天尊拜了两拜,撤身出了妙岩宫,径直回御马监,当即修书一封,并着官印,放在大堂正中长案之上。
他将昔日龙王送的麒麟兽面凤翅盔、玉风绵竹嵌宝铠裹在包袱里,带上几件外袍,一双乌皮靴,又到堂后引了驺虞跨上,径直出了南天门。
天门处,增长天王与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御马监的寺卿,便不加阻拦,让他直出天门去了。这正是:
行远自迩,云程发轫。大江东去,惊涛骇浪入海口;高崖雪崩,千片乱雪下凡尘。九霄云里下矫龙,白日青天腾飞虎。此程遥遥不知期,千辛万苦为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