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道德似乎高了些。
对于想要做大事的人而言,道德太高,算不得一件好事。
生死相斗,往往下限更低之人,才能取胜。
想到这里,即便是陈勋也是忍不住嗤笑一声。
真是狗日的世道。
听闻陈勋一问,吕布半响愣愣无言。
陈勋却也不急,只是静静等待。
他知道,吕布在想。
这很好,若是吕布敷衍了事,他只怕立刻就要抽身而去。
他如今已然摸清了吕布的性子,知道即便他要离去,吕布也不会拿他如何。
良久之后,吕布叹息一声,怅然若失,“据实而言,陈君之问,布不能答。若今日我以堂皇大义答之,他日事到临头,我便不会因贪生怕死、又或想要建功立业而做出些平日所不耻的事情来吗?若今日我答之以大丈夫行事当不拘小节,可他日事到临头,难道我便不会眛不住良心吗?”
“信口开河,孰人不能言之?人可自欺,心不可欺!”
“陈君,布虽无甚智略,却颇为自知。若非事到临头,君此问,我却是答不上的。”
吕布自然明白陈勋的意思。
他也明白,一个回答不好,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智囊便要离去。
只是他却不愿敷衍了事。自然,想来以陈勋的聪明也是敷衍不过去的。
想到此处,吕布心生感慨。
于寻常人而言,道德其实一直居于中线。
便如后世,有老人倒于地。
毫无顾虑,上前搀扶者,有之。目不顾道,心中毫无波澜,径直离去者,有之。
可大多数人,遇到这般情景,多半会陷于两难之间。即便最后选择离去,心中多少也会受到些谴责。
想到此处,吕布又想到曹刘二人关于屠城一事的不同态度。
史书有载,曹操曾屡屡屠城。他这种聪明人,难道不知屠城的坏处吗?他必定心知肚明。
可他再三为之,不过是利益大于心中道德罢了。
这便是成大事的心态。
而刘备是否屠过城?并无此记载。
他不屠城,是不知屠城的好处吗?难道不知兵掠一城,能得钱财粮草无数吗?
须知,于汉时而言,屠城一事,实是再常见不过。
即便是素来以待民以善著称的高祖刘邦,屠起城来,又何尝手软过?
吕布猜刘备是知道的。
只是仁义道德,俱为枷锁,亦为囚笼。
刘玄德落魄半生,颠沛流离,当中又如何能没有这个缘故?
想到这里,吕布复又看向沉思的陈勋,觉得他真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君与臣,最紧要的便是投契。
若使诸葛孔明投于曹孟德,那他的下场,多半是另外一个荀彧。
若使程昱等人投于刘玄德,那他们的下场,多半是另外一个刘晔。
荀彧的下场自不必多言,操之子房,忧郁而亡。
而刘晔的下场又如何?计不肯从,谋不肯用,疯癫如狂。
此时陈勋已然有了答案,他感吕布之诚,俯身下拜,沉声道:“勋不才,愿尽小智以助吕君。”
吕布大喜,连忙将其搀扶起身,笑道:“得陈君归心,布如鱼得水。”
正在两人客套之际,魏续终于摆脱众人围堵,蹿到了吕布身侧,急声道:“奉先,救我!”
不想吕布却是立刻闪身,将他让了出来。
正在众人打闹之际,一人从外快步而入。
来人乃是县尉李召。
李召抢过一碗热汤,猛灌了一口,连声道:“奉先,速速与我去见吴县丞,鲜卑又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