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专利权(2 / 2)阴谋天下秦二世首页

“如果由少府出面,买下这些匠人的巧思,然后再交予有兴趣的大贾,并收取租赋呢?”公子婴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自从圣上鼓励匠作,并设立匠师台以为榜样,加之司农卿农改增产使很多农人得闲,民间手工匠人的人手增加,物品的制作水准和产量都有所提高,尤其是新巧物件增加了很多。但若少府出面收买创想,则难度来自于很多物件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小改,对少府牵扯精力太大,大改或完全新创的东西又容易让人认为少府侵占匠人成就。”李禄颇有些担心这事儿牵扯太广。

“圣上,”曹参又想到一个办法:“少府于匠作和售卖都有经验,或可由少府出面,在郡县各设立新署衙,让有创新巧物的匠人向少府申报,想要获取新物制作的人,无论是其他匠人还是大贾,均向少府纳赋,再由少府将钱款支付给原创匠人。”

“这恐怕需要增加很多官吏,另外查证其报上的物件创意是否足够新巧且无别人亦有相似立意,会是个很繁杂的事情。”冯去疾想的毕竟更全面一些。

“我看这事可以,少府在各县可以只设少量的吏,主要是绘制报来的物件形状和匠人自称的新奇处,然后郡一级存留一份,报上少府一份。少府分门别类存置,也便于查找重复创意。”胡亥觉得既然这些公卿们先提出了解决方法,就不会显得自己太过妖孽了,心里挺高兴。

“只是这事儿少府要立署,要征募选择人手,当然不能白干。”胡亥的钱串子思想又大发挥起来:“如果出现争议,少府还要进行裁判。如果有人侵权,少府还要处罚,现在刚开始可能不需要太多官吏,慢慢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署衙体系,所以无论是侵权的罚铜,还是授权收取的租赋,少府都要从中抽成。”

胡亥的两眼变成了半两钱的形状,外圆内方:“我看,抽三成不算太过分吧,不然匠人被侵权可是一点儿钱都拿不到的。”

他一转眼又盯上李由:“这事儿显然也需要制律,丞相、少府、廷尉、司农……张苍没来,到时候你们再叫上他,就由少府牵头,把整件事好好商量个结果出来,嗯,就称作专利权吧。”胡亥直接偷了个懒,没有重新给命名一下。

看着李由一脸茫然,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本身就是个新事物,所以一下完善是不可能的,摸着石头过河吧。”

这个议题到此结束。

这时代还没有印刷术,胡亥也不准备搞,纸还是刚弄出个初样呢。没有印刷术,就先不操心版权的事儿了。

胡亥正准备开始自己想出来的下个议题时,他们居高临下的都看到了姚贾的轺车正在快速靠近殿台。

姚贾登上殿台,先向胡亥行礼,然后向其他大臣团团一礼,接着就拿出了一个竹简布套,一个帛囊。

“司农,这是尊府的贵仆在上林苑外正要托人送进来的信,正好遇到在下,就给带进来了。”姚贾把帛囊递给曹参,自己则从麻布套中抽出竹简:“圣上,这是西楚宫中传来的。”

胡亥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密密麻麻的,随手交给陈平:“上卿大致说说,然后再传看一下。”

于是姚贾就把霸王宫中的讨论复述了一遍,就好像他自己刚刚从霸王宫中列席了会议后出来一样。

“圣上。”姚贾口沫横飞的叙述霸王宫中君臣商议内容的同时,曹参一边支楞着耳朵听着,一边看着手里的帛绢书信,听姚贾基本说完了,他就站起来向皇帝行了个礼,接着把手中的帛绢双手递了过去。

“这是汉王写来的,汉王说希望臣与上卿,”他看了一眼陈平:“能在十五日后去函谷关一会。”

胡亥展开帛信快速的扫视了一遍,然后面带既怜悯又好笑的神情递给陈平:“刘邦这日子过得似乎很惨啊,看来他这次伐彭城被项籍打了回来,实力的损失太大了。”

陈平刚好看完了姚贾的会议记录,又看到这么一封信,不由得攥着帛绢沉思了起来。

见陈平发愣,胡亥也不矫情的向其他大臣复述起刘邦信的内容:“刘邦来信的大致意思是,请托司农参帮忙,希望大秦不要趁他病要他命,借口就是一些兵力不足之类的诉苦之言,并希望司农卿能看在数十年老兄弟的份上,看看如何能帮他一下,他可以公开向大秦请降。”

“哦?”公子婴有些惊讶:“他要公开降秦,不怕山东各诸侯联合起来共同伐之?”

姚贾冷笑了一声:“呵呵,魏王豹虽然得汉王所助良多,但形势比人强,已然遣使去彭城向项王请降。殷王卬和韩王成均薨,殷国与韩国不复存在。赵燕两国当初随同汉王伐楚本就不很情愿,两国一共才出兵万卒,被项王杀回时又率先逃走……现在山东除了汉王和西楚霸王,还有什么诸侯值得汉王当回事?”

“可这样一来,汉王的大义名分就没有了,反而会使项王取得大义之名,并号令魏赵燕和衡山、九江诸国,合兵伐汉。”公子婴仍然一脸的不可思议。

“汉王信中并没有明言降秦。”陈平从沉思中转了回来,把帛绢信递给公子婴:“他只是以司农为秦效力引伸了一句,说秦既重民生,当初若知如此,又何苦反秦,国相萧何都有些后悔当初不若与司农共同往关中以应征召。”

“臣觉得十五日后的会面,汉王极可能还会试探是否有向圣上请封的可能。”陈平又冒出一句重磅的。

“上卿据何得出如此判断?”冯劫也好奇了起来。在六英宫的各种沙盘军演中,冯劫对于陈平的军事才能早已很服气。

他没想到回答他的不是陈平,反而是皇帝。

“刘邦现在应该还有六、七万卒在手,刚刚楚宫廷议中项籍想要带卒十五万伐汉,如果刘邦善用当初荥阳棱堡构造的城墙,而不是出城阵战,当可拖住项籍的大军。”

胡亥微微一笑:“可刘邦显然并不只想抗住西楚军的攻伐就够了,其大将军韩信曾经向刘邦提出了一个分进伐楚的方略,在刘邦拖住项籍时,韩信会先伐魏、再伐赵燕,然后取得齐地,从齐地伐彭城,绕击项籍的后路。”

“现在汉王所有的军力,不足以实行这一方略。”陈平接着皇帝的话向下继续说着:“汉王为项王所伐,须尽全力与项王僵持,这时如果我大秦突然出兵,则汉军必然彻底崩溃,因此汉王首要的就是要让大秦作壁上观。”

他略停了停然后继续说:“但单单抵御住项王的攻伐,不过是耗时候而已,最终还会败亡,所以大将军信那从河水以北一路攻伐至彭城的方略必须同时进行,这一来汉王的兵力就不足了,因为大将军信至少也需要二万卒。即使现在汉国就在募新卒,然未熟练战阵之法,根本无法使用。”

陈平说到这儿向胡亥一礼:“因此,臣认为汉王或许还会向大秦请兵相助。”

“嘿,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胡亥一笑,忽然转了话题:“这事儿等你和曹参去函谷关见过刘邦后,就可明确知道这位心里想的是什么。我现在更关注西楚那个廷议中透露出来的内容,就是范增所言的破汉与抑汉两种方略的选择。若项籍此番攻不下汉国,转而采用联合魏、赵、燕,抑制韩信的北路军,再在韩地立新王,并增兵陈郡抑制三川和南阳出兵,而不大肆举兵与汉决战,那想要消耗楚汉国力就会变成旷日持久的事情,岂不让朕无机可乘?”

“项王乃阵战之才,这个亚父增,看来更知观大势。”公子婴赞叹着。

“我不担心项籍这个百战百胜的阵战奇才,但我不希望范增这个知大势者再来坏我大秦的事儿。”胡亥一锤定音。

陈平笑了笑:“圣上,臣在与汉王相会时,可以与其探讨如何让范增于项王面前失宠的方法,当然可能圣上也要拿出一些金财用以从另一个角度施力。还有衡山王和九江王那边因为‘项王阴令’的传闻必然心怀不满又心有不安,也应设法,至少让其在项王伐汉时置身事外。”

陈平脸上的笑容很平和,但与他说出来的话配合着,就显出一股阴瘆瘆的味道。

“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胡亥就喜欢陈平这种阴人的能耐,“你就放手去做吧。”

_

函谷关前,席棚仍在上次的位置,只是双方的“友好交往”上升了一个层次,两边都没有千卒卫队出现在各自的视线中,只有百来亲卫各位于席棚后五十步。

宾主之中,秦方少了个胡亥,多了个曹参,张骠依旧在,为各席充当侍者。汉方仍是刘邦、萧何、张良,护卫将军周苛站在五十步外的亲卫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