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4章 孙策使节 再次登门(1 / 2)东汉不三国首页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世家大族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过有心人的眼睛,他们与陶应暗通款曲的消息,很快就传进了王朗的耳中。彼时,王朗正端坐在书房,审阅着各地呈来的军情急报,眉头紧锁,满脸忧色。

“大人,不好了!”幕僚匆匆闯入,神色慌张,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听闻杜家、陆家、顾家、张家那几家,私下里与陶应接触频繁,恐怕……”

王朗手中的毛笔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洇出一团乌黑。他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摆了摆手,示意幕僚不必再说。这些日子,他不是没有察觉到世家们的异样,只是在这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下,他实在分身乏术。

山越的侵扰从未停歇,连绵的战火燃遍了吴郡的诸多郡县,百姓流离失所,军队疲于奔命。而他手中可用的兵力有限,粮草军饷更是捉襟见肘,一直以来,都还指望着世家大族在财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尽管王朗心里清楚,陶应此番率军前来,绝非单纯为了协助平乱,背后必然有着更深的野心,但他却无力阻止。如今,得知世家大族竟与陶应暗通款曲,他只觉一阵无力感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正将他苦心维持的局面一点点撕裂。

王朗站起身,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阴霾密布的天空,久久不语。时局崩坏至此,他空有一腔抱负,却已无回天之力,满心只剩下深深的无奈与悲凉 。

正当王朗满心无奈,对着窗外的阴霾出神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单膝跪地,高声禀报:“大人,孙策派使者桓阶求见,此刻已在府外等候。”

王朗闻言,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孙策屡次派人前来,所为何事?他与孙策,虽同处这江东乱世,却各怀心思,立场也不尽相同。之前的几次会面,双方言语交锋不断,气氛紧张。此番桓阶再次到访,莫不是又有新的变数?

王朗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请他进来吧。”说罢,整了整衣冠,神色恢复了几分从容。他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每一次应对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让吴郡陷入更深的危机。

不一会儿,桓阶在侍卫的引领下步入书房。他身着一袭长袍,神色镇定,拱手行礼道:“王大人,别来无恙。我家主公派我前来,有要事与大人相商。”王朗微微点头,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桓先生客气了,请坐。不知孙将军此番又有何见教?”书房内,气氛再度变得微妙起来,一场新的博弈,即将拉开帷幕 。

桓阶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先是恭敬地向王朗行了一礼,而后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不紧不慢地开口:“王大人,我家主公孙策向来敬重您,此次派我前来,便是想表达一番诚意与善意。如今这吴郡的局势,大人想必比我更清楚,实在是不容乐观呐。”

王朗坐在主位上,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神色看似平静,可微微皱起的眉头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忧虑。听桓阶这么说,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倔强的笑意,语气笃定地回应道:“桓先生多虑了。如今有徐州陶应将军的相助,山越之乱不过是疥癣之疾罢了。待我与陶将军联手,早晚能将这些贼寇扫除干净,还吴郡一片太平。”

桓阶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脸上依旧保持着礼貌的笑容,意味深长地说道:“王大人,这话恐怕有些牵强了。山越之勇,可不是轻易能小觑的。实不相瞒,就连我家主公,初到吴县时,也在山越手上吃了亏,被打得兵马难以出城。后来还是在会稽郡重新调集了大量兵马,才勉强将山越击退。这其中的艰难险阻,想必大人也有所耳闻。”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在安静的书房里回荡,让王朗的脸色微微一变 。

王朗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一阵白一阵红,恰似打翻了调色盘,可他依旧梗着脖子,态度强硬,声音里带着几分虚张声势的味道:“桓先生,些许失地,不过是我军一时疏忽所致。只要时机一到,我军展开反击,那便是山越贼寇彻底覆灭之时。我在这吴郡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岂会被这点挫折轻易打倒?”言语间,他还努力挺直腰杆,试图维持住那所剩不多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