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趁火打劫(1 / 2)年少自有少年狂首页

海纳百川成其大,壁立千仞显其高。

胸怀宽广容万物,眼界开阔望九霄。

云卷云舒自在心,花开花落随天飘。

心若澄明天地阔,胸怀浩瀚似江潮。

-------------------------------------

又过了两天,黑白双煞陆锦秋和滕霜离夫妇便押送着第一趟物资赶到了玉真观。

绣娘仔细清点了一下,一共是二十车粮草和五车的布匹,全部用的是加大加固的鞍车,每辆车由四头骡子牵引,共计有两百人来负责押运。

绣娘看的直嘬牙花,这样一行人马若浩浩荡荡的走在官道上,未免也太扎眼了,想不引起镇北军的注意都难!

于是晚饭时,众人便聚在一起商议更好的解决办法。

“从山庄来时,一路并无州府城县,因此我们这一行人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在意,但是此去武国,这一路上怕是免不了要经过不少盘查!”

陆锦秋先简单的说了一下来时的状况。

“不行,两百人太多了!”绣娘一皱眉头说道:“若让这两百人都扮成商队模样,未免也太显眼了!”

“那你打算带多少人?”

齐虎看了看绣娘。

“五十人足矣!”

绣娘仔细合计了一下,两人一车,这样才更加合理,不会引起各城郭县城的盘查注意。

“多少?”

众人全部睁大了眼睛,异口同声的问道。

“五十人!”

绣娘又斩钉截铁的重复了一遍。

“不行!”

齐虎一拍桌案说道:“我不同意!”

齐彪和齐豹也紧跟着说道:“绣娘,你莫要玩笑!”

就连陆锦秋也不无担忧的说道:“五十人,终究还是少了一点!万一这路上出现意外,你可曾想过该如何应对?”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扮做商队护送粮草,又不是找茬去打架的!”

绣娘耐心的跟众人解释:“而且,路上一旦惊动了镇北军,就算咱们手中有两百人又能如何?”

众人寻思了一下,绣娘说的确实也有道理。

如果真面对武国的正规军队,两百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呢!

“不如这样,让五十兄弟扮做商队跟着你走官道护送物资,其余众兄弟全部分散开走暗路跟随随时策应,你看如何?”

姜还是老的辣,陆大侠的这条建议顿时获得了所有人的点头认可。

“那就依陆大侠所言,五十兄弟扮做商队,跟我走官道,其余兄弟假装成百姓,尽量分散开不要与我们走的太近,只要出事了能接应上就行。大家都不要进城或住店,以免招惹一些个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齐声答道:“好!”

第二天一早,绣娘便带着五十人押着大车先行出发,其他的兄弟则分散在商队周围,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的直奔武国而去。

-------------------------------------

“站住,干什么的?”

太阳西下,日进黄昏,队伍终于来到了武国边境,被守卫的军兵们拦了下来。

武燕之间的通商极其频繁,绣娘他们所走的,便是沙城通向平西郡的这条通商的要道。

此时正值秋收季节,这条商路上的往来则更加紧密。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商队不计其数,有北上的,也有南下的,所有的车辆都满载而归。

绣娘翻身下马,拿出了老战提前准备好的通关文书。

“车上都是些什么东西?”

领头的军兵走上前来,围在这些车辆前不停的转悠。

“回军爷,这车上载的都是一些粟、麦、棉和粗布。”

绣娘跟在身后回答道。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从沙城来,到陇州去。”

“让你的人把货物全部卸车,我们要挨个检查!”

这位军爷用手一指车队说道。

“这么多车辆,如何卸的过来!”

“就是!等卸完了再装回去,天都亮了!”

众人听罢,都纷纷抗议。

“大胆刁民,难道你们想造反不成!”

军官从腰间抽出半截军刀,在众人面前晃了晃,厉声呵斥道。

“这块儿地盘老子说了算,想从我这过,就的守老子我定的规矩!”

众人都暗暗的憋着一口气,看着绣娘。

林绣绣知道,这帮兵溜子这是想利用职责便利,借机捞点好处,于是走到军官近前,低声说道:“军爷,您看能不能给我们行个方便?”

军官顿时露出一副色相,贴着绣娘上上下下仔细的端详着,嬉皮笑脸的说道:“既然小娘子发话了,这私下里通融通融么,也不是不行......”

说话间,将半截军刀归了鞘,然后腾出手来,就想借机撩动绣娘的下颌。

绣娘何等聪慧,顺势向后一抽身,双手一抱拳,对着军官微微一笑说道:“那就有劳军爷了!”

绣娘对着车队一使眼色,有两个弟兄急忙跑了过来,将绣娘隔在了身后,然后顺手从怀中掏出两张银票。

“军爷,您笑纳!”

军官的手掌在半空中摸了个空,见自己没占到绣娘的便宜,这位军爷的脸顿时就拉了下来,一转身气哼哼的说道:“你们这里一共多少车辕?装了多少物资?”

“回军爷,一共是二十五辆车,共计五百石粮,一百二十五石棉和布。”

“按照这里的规矩,一石物资要收一千钱的过路费!”

军官倒背着双手说道,慢悠悠的说道。

两个庄客急忙算起来。

“六百二十五石积上一千钱共计是六十二万五千钱......”

“今年的银价折算下来约合一千二百五十钱......”

“这六十二万五千钱商以一千二百五十钱,那就是......”

“五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