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庆典开始(1 / 2)紫玉鼎天首页

李唐皇朝的婚俗之中有“迎亲不能走回头路”的讲究。

但凡男方在迎亲之前,需要提前规划好整个的迎亲路线,需要确保去女方家迎接时的路线和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中的路线尽可能地减少重叠交叉。最理想的路线便是整个迎亲的路线可以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这种约定的寓意在于希望一对新人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之中可以顺顺当当,男不悔娶,女不恨嫁,男女双方的婚姻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当接亲的队伍绕行唐家堡一圈之后返回至耿家忠武馆门前,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大门上方及围墙外的一排梧桐树上悬挂着一串串五彩缤纷的灯笼。

依次望去,可以看见灯笼上绘制着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有龙凤麒麟,有喜鹊鸳鸯等等。

当下约莫戌时两刻时分,正是天地昏黄,万物朦胧的时候。然而,在这些摇曳多姿的灯笼点缀下,本该昏暗的梧桐小巷却是明亮如昼。

顺着梧桐小巷自南向北直到忠武馆门口,两侧依次摆放着一盆盆女贞花,枝叶清秀,其花序高大美观,花朵多呈钟状,花色有红、白、粉、紫等多种颜色。

这是唐家堡家家户户自发搬过来,作为对耿明和唐灵晨这两位新人最美好的祝愿,毕竟“耿家大郎耿明为唐家大娘唐灵晨在唐家堡种满女贞树“故事在唐家堡可谓是家喻户晓。

而且女贞作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意义的植物,其花语象征着永恒的情感和承诺。其叶子四季常青,即使在冬天也不会掉落或褪色,因此人们也常用它的叶子来寓意永远不会改变的爱意。

每户送来了两盆,寄托了“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美好寓意。

微风拂过,女贞花散发出阵阵清新、淡雅的香气,再加上黄晕月色的衬托,竟给人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

随着一声锣响,“吉时已到!新婚庆典正式开始!”

闹腾腾的忠武馆前院瞬间安静了下来。

赞礼者喊道:“有请新郎新娘进喜堂!奏乐!”

听到赞礼者的的发号施令后,忠武馆门前由十数名馆内弟子组成的爆竿队纷纷点燃了手中的爆竿,“噼里啪啦”的爆竿声持续约莫了半盏茶的时间,为新婚庆典烘托出了足够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在乐工用唢呐吹奏出《百鸟朝凤》的乐曲声中,新郎官耿明胸前挂着火红色的大绣球阔步走到了停于忠武馆门口的七香喜车前。

“新郎官拜车喽!”耿明向喜车深施一礼,立在喜车前的两名“出车小娘”分别向两侧缓缓拉开车帘后退到了倒红毡的位置。

喜车进门,按规定男方需要奏响音乐燃放爆竿以示迎接之意。并且,在停车之后要把车门卸下,由两名七八岁的盛装幼女,俗称“出车小娘”,负责指引新娘下车。

这时赞礼者唱道:“素仰名门一淑媛,凭媒尊礼配成婚。彩舆迎入礼堂内,拜请新娘出车门。”

词方唱罢,两名“出车小娘”各自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新娘在此动作之后,才可以下车。

一只精巧玲珑的红绣鞋探出车门,蒙着红盖头的新娘唐灵晨小心翼翼地走出了车门,然后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由喜娘相扶落在了红色的毛毯毡席上。

在李唐皇朝百姓的观念里,新娘下车走进新郎家,脚是不能直接沾地的,否则就会冲犯鬼神,因此,必须有人拿着准备好的毡席事先铺好,新娘方能入户。

但是因为毡席的长度毕竟有限,所以迎亲的队伍便须随着新娘的莲步一路转移接铺,“转席”之名便由此得来。

在一群青衣奴婢如同接力一般转接拼铺起一条锦绣之路上,唐灵晨莲步微移,一直走到了举行典礼的青庐之前。

所谓青庐,即是用青布搭成的帐篷,李唐百姓们也称其为“百子帐”。自强汉时代的左汉纪年到李唐皇朝,上自皇室,下至士庶,皆有新人拜堂在青庐中举行交拜的风俗。

早在亲迎之日的前一天,新郎一家就需要在住宅的西南角选择一“吉地”,露天搭设一顶青布幔围成的帐篷。新娘从喜车上出来之后,踩在特备的毡席上一路踏入青庐。

新娘唐灵晨在喜娘的牵引之下,站至青庐右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