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6 春秋饮食;四年非遗篇(2 / 2)大话春秋首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说苑·善说》:藿食者

“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

“肉食者”

《礼记.月令》谓天子:

食麦与羊;

食菽与鸡;

食稷与牛;

食麻与犬;

食黍与彘。

荤:羊、鸡、牛、犬、彘

素:麦、菽、稷、麻、黍

《周礼·天官·膳夫》: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罋。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六谷”:

稌、黍、稷、粱、麦、苽”

“六牲”:

马、牛、羊、豕、犬、鸡

或者:

牛、羊、豕、犬、雁、鱼

“藿食者”:

《礼记·王制》:

庶人无故,不食珍。

《国语·晋语》:

庶人食菜,祀以鱼。

《七月》说“郁、薁、葵、菽、枣、瓜、苴”等瓜果蔬菜,是平民的日常食物,主食是六谷之“粥”。

可见春秋时期,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食,粟菽”并重;以蔬菜、肉类、水产、果类为副食。

《管子·重令》:

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连大米都是贵族享用的精食,南方主粮的水稻,虽然早在商周时期的黄河流域已有种植,但面积不大,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是珍贵的食物,

《论语·阳货》:

食乎稻,衣乎锦,于汝安乎?

相反鱼和熊掌是日常,《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蔬菜花样繁多: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茱萸、芜菁、襄荷、芜荑等,其中很多直到今天还是常用蔬菜。

瓜、瓠、芋、豍、胡豆、(花)椒、芹、菘、藕、笋、芦菔、苋菜都很普遍,而在众多的蔬菜中又以“葵、韭、藿、薤、葱”等五种食用最为普遍,故有“五菜”之称。

水果如桃、杏、李、枣、栗、梨、柿、梅、柑、橘、柚、奈、棣、棠……等,在春秋是主要果树,其中尤以桃、李、梅、杏、枣五种水果最受人们重视,是《礼记》中被列为祭祀供品中的“五果”。

烹饪精细化

《论语·乡党》: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又提出一连串的“不食”:

食饐而偈,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

不时,不食。

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不多食。

精细,不乱吃,少食。

这是孔老二的饮食理念。

据《周礼》记载,周王朝时,宫中已有完备的御膳机构和人员,包括膳夫、庖人等。

他们除了“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也为王室来往宾客提供宴会赐食,为王侯公族祭祀,提供供品等。

AI春秋饮食文化

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主要体现在食物种类丰富、烹饪技术提高、饮宴形式多样以及酒文化的兴起等方面。

食物种类丰富:春秋时期,人们的饮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谷物、蔬菜、水果等各种植物性食品,还有肉类、鱼类等多种动物性食品。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糕点、蜜饯等甜食。

烹饪技术提高:春秋时期,人们对烹饪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发展出多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如蒸、煮、炒、烤等。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调味料,如盐、醋、姜等,使得菜肴的味道更为丰富多彩。

饮宴形式多样:春秋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不同阶层的人们有不同的饮宴形式。贵族之家常常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宾客欣赏音乐、舞蹈和表演,并品尝各种珍馐美味;而平民百姓则以家庭聚餐为主,通过分享美食来增进亲情友情。

酒文化的兴起:春秋时期,饮酒成为社交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催生了酒文化的兴起。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酿酒技术和酿造品种都有所进步,人们开始将酒作为一种娱乐和享受的方式。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将饮酒与诗歌、文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此外,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还包括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挑食、多食用水果等健康饮食习惯。这些饮食习惯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重视,也体现了春秋时期人们在饮食方面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

善哉,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