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9章 尘缘已断,金海尽干(1 / 2)谁做游戏会亏钱啊?首页

第一章结尾,是一段非常值得深思的动画。

年幼的金池进山捕捉金蟾。

不想金蟾没捕到,反而路遇一头巨大的黑熊。

年幼的金池被巨大的黑熊吓得不敢动弹,以为必死无疑,战战兢兢闭目等死。

黑熊却没杀金池,反而拿出一袋金银财宝赠予金池。

金池进入观音禅院后,逐渐成长为长老住持。

直到唐僧师徒四人路过观音禅院。

金池看到唐僧的锦斓袈裟,心中的贪念再也遏制不住。

放火烧寺,害人害己。

结尾皈依南海,头戴金箍的黑熊精面朝菩萨诚心叩问:

“师父,弟子还是不明白。”

“出家人尘缘已断,金海尽干,长老又为何放不下一件衣裳。”

观音菩萨淡淡笑道:

“若不披上这件衣裳,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整个第一章结尾动画,虽只有寥寥数语,故事却极为完整,引人深思。

尤其是黑熊精和观音的一问一答,更是意蕴深远,回味悠长。

让人忍不住反复品味。

徐老湿看完结尾动画,便结合自己查到的一些知识向观众讲解:

“这里说一下年幼的金池为什么要冒险进山捕捉金蟾。”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当时有个‘鬻牒’的规定。”

“出家人舍弃尘缘,所以一应田亩赋税也就不交了。”

“但国家的兵役租税需要有人承担,天灾水旱需要银子赈济。”

“要是出家就能不交税,那人人都会出家,逃避赋税。”

“因此明朝出台政策,废除原本的戒牒,改为鬻牒,相当于所有和尚都需要花钱办理佛门编制。”

“买一个鬻牒十两银子。”

“要知道在明代买一个小妾仅需要二十两,十两银子是一笔巨款,因此有大量的和尚买不起鬻牒,只能做没有编制非法和尚。”

“简单的说就是。”

“私自剃度者如果被抓住,也要追缴罚款。”

“想当和尚可以,得加钱!”

“年幼的金池大概就是一个没有鬻牒,私自剃度的小和尚。”

“那他为什么要进山捕捉金蟾呢?”

“金蟾在民间,一向是多子多福的象征。”

“蟾蜍一次可产卵两万多颗,而民间有将钱称为‘大子儿’的说法。”

“故而‘金蟾产子’,天长日久便被朴素无知的百姓以讹传讹,传成了金蟾能够产出能花的那种‘大子儿’。”

“年幼的金池可能想去观音禅院挂单。”

“他没有鬻牒,囿于囊中羞涩办不起正规编制,便寄希望于‘金蟾产子’的传说,进山捕捉金蟾。”

“没想到金蟾没捕到,却撞见改变他一生的黑熊。”

“那么住在山里的黑熊,又是哪里来的一大袋金银财宝呢?”

“放大画面,我们可以在两人旁边黑暗的角落里看到倒塌的房屋,毁弃的车架和死人的尸身。”

“年幼的金池显然也发现了这钱财来路不正。”

“但或许是恐惧黑熊,或许是渴望入寺……”

“总之他收下了这些不义之财。”

“得到黑熊精赠予钱财后,果然佛渡有元人。”

“金池成功进入观音禅院。”

“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金钱的魅力,用的还是来自妖怪的不义之财。”

“名为贪欲的种子,此时便在他的心中悄悄发芽。”

“进入观音禅院后,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年幼的金池是一身素衣,其他僧人全都穿着华贵的袈裟。”

“此时便引出了观音禅院一劫中的重要道具——袈裟。”

“按照《僧人志》记载。”

“唐代僧人的袈裟一般只能穿泥色、铜青色、木兰色这样的坏色,不能穿纯色,并且要做成一块一块拼接而成的样式。”

“以示这些都是化缘得来。”

“表达摒弃贪念,四大皆空的思想。”

“但唐代有种特殊情况,皇室可对德高望重的高僧赐绯色、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绯色就是红色,是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官服的颜色。”

“紫色是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颜色。”

“因此有个词叫‘满门朱紫’。”

“绯、紫两色袈裟也成了许多僧侣地位尊崇的体现。”

“这就让情况变得复杂。”

“德高望重,法力精深的有德高僧会被皇室赐予绯、紫袈裟。”

“那是不是说,只要身穿一袭绯、紫袈裟,就说明我是德高望重,法力精深的有德高僧?”

“绯色、紫色精美华贵的袈裟,本身又与佛门戒律相悖。”

“对此,唐代不同的僧人,展现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度。”

“高僧圆肪面对唐朝皇室赐予的袈裟,固辞不受,并呼吁其他僧人不要过分追求绯、紫袈裟。”

“僧人从晦上书皇帝,求赐一件紫袈裟却被断然拒绝。”

“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池的转变。”

“初入观音禅院的金池谨小慎微。”

“身边的其他僧人都穿着华美的袈裟,唯有他是一身布衣。”

“一心上进的金池,很快就也有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华美袈裟。”

“一头黑色熊影在金池身边若隐若现。”

“让他在这条上进的攀登之路上,走得比其他人都要快。”

“熊影可以是黑熊精具体的帮助,也可以是金池心中的贪念。”

“最后黑色的熊影直接印在了金池背后的袈裟上。”

“是谁将他推上方丈之位的,不言而喻。”

“成为了方丈的金池,有一个明显的转折。”

“他脱去过去华美的袈裟,换上了坏色袈裟,似乎已经摒弃贪念,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有德高僧。”

“如果只看到这里。”

“不明真相的人大概会认为,金池是一个拿起后放下,先入世后出世的得道高僧。”

“直到唐僧师徒到来。”

“当金池看到那一件龙披鹤挂,上嵌七宝,水火不侵的锦斓袈裟时,内心的贪念终于再也遏制不住地迸发出来。”

“金池真的放下过内心的贪念吗?”

“恐怕从来都没有。”

“只不过是他的地位高了,层次不同以往,渴求的东西也就变了。”

“袈裟对普通僧人是身份地位的证明。”

“但当金池成为观音禅院的方丈主持,拥有广厦万间,金银财宝无数后,他对区区几件袈裟自然也就没兴趣了。”

“凡间的财富地位他得到了。”

“现在的金池想追求佛法。”

“锡杖是修为的体现。”

“画面中的金池手持两股四环的锡杖,一路活到了二百七十岁,依然不见半点寿终正寝的迹象。”

“当金池看到观音亲赐的锦斓袈裟后。”

“他能感受到上面所蕴含的无边佛法。”

“这是他再活两千年都得不到的东西。”

“面对巨大的诱惑,金池心中潜藏的贪念再一次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