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切如韩信预测的那样顺利。
同时,韩信也彻底开了挂,战无不胜,开启了自己兵仙进阶之路。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八月,暗度陈仓出汉中,杀死三王定三秦,汉王二年,涉水西河擒魏豹,生擒夏说定代地。
一切进展的太顺利了,刘邦也开始飘飘然了。于是亲率东征,“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败给了项羽,后“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后来,韩信收复一部分败溃的部队,与刘邦在荥阳会师,再攻击,胜。从此,楚军始终不再能向西进攻。
兵荒马乱的年代,枪干子是硬道理。谁强听谁,丛林法则。当初刘邦兵败楚国都城彭城时,原来降的几个王见风倒,又投降楚军了。最要命的是,魏王豹借回家探亲之机,切断汉军退路,去与楚谋和。这下好了,刘邦众叛亲离,进退两难。无奈,派郦食其去劝说豹再投汉,无果。
既然谈不成,就来硬的,说不服他就打服他。于是汉王又叫韩信任左丞相,带兵去打魏。这是韩信第一次运用奇谋诡计打胜仗。
两军隔着黄河对阵。韩信故意布置很多疑兵,陈列船只在黄河的对岸,故作要渡河的样子,迷惑魏王豹。魏王豹重兵布防对面,严阵以待。兵不厌诈,韩信虚晃一枪,另外派精兵暗其他地方夏阳附近偷偷渡河。船都在布阵不能用,于是用木桶、瓮、罐捆绑成木筏渡河,奇袭魏的首都安邑。魏王豹没想到韩信会这样乱弄,不安常理出牌,大为吃惊,连忙带兵抵抗,毫无准备,仓促应战,输!不但输了,还被韩信活抓住了。魏地又定!
韩信第一次为刘邦解困堪称完美!自己也牛刀小试。
于是,刘邦趁胜追击,兵分两路,一路派韩信和张耳(估计是监军,监视韩信的)带兵向东攻打赵王歇和代地的陈馀;一路自己带兵向西攻打项羽。
韩信带兵顺风顺水的同时,刘邦又调走他的精锐部队到荥阳前线去抵抗楚兵。韩信张耳带着剩下的几万兵马通过井陉关去攻打赵国。
刘邦无故调走韩信精兵,是出于对韩信的不信任?还是出于自己的不信任?不得而知。也不知韩信琢磨过这个事没?从后面韩信神来之兵破赵来看,韩信没有多想。
攻打赵国必经井陉关。“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现在井陉关的隘道,非常狭隘,战车不能并列行进,战马不能排成行,行军部队达数百里。
这仗咋打?几万人马,排成长达数百里,单兵一字队行军,中间被袭击也好,首尾被堵也罢,均不能相互呼应,冒然行军风险太大,有被团灭的可能性。
咱纸上谈兵都看出来了,双方也都看出来了。
赵王歇和成安君队馀把很多兵力都聚集在井陉关的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鉴于双方都知进去就是死地,兵家大忌,那就一方守株待兔;一方停住不前。双方观望,待一方大意露出破绽再见机行事。
此时赵国的谋士李左车给陈馀出了一良策(对韩信而言就是毒计),说现在韩信的军队接连打了胜仗,势不可挡,如今他们千里行军来攻打赵国,粮草肯定运输困难,甚至都有士兵挨饿的危险。现在井陉关的隘道,非常狭隘,不利行军,只好鱼贯而行,所以军队的粮饷一定落在部队的后面。希望让他带兵奇袭韩信的粮草、军需补给,这样韩信军队进不进,退不能,又没有吃的,不满十日定取韩信张耳人头。
他最后恳切陈馀考虑他的计策,假如不这样办,他俩一定会成了韩信的俘虏。
李左军是一个有远见的谋士,这场战争只有胜败,虽然暂时战略相持,但结果注定不是你死就我活。
李左军不但没有遇到明主,而且陈馀还是一个迂腐不知变通的儒者。在听了李左军的良策之后,陈馀说正义之师不需要奇谋诡计,还照搬照抄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韩信的兵只有几千人,必须迎头痛击。
一旦战略方向出了差错,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韩信肯定熟读《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而且精通要义:在战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韩信深知自己目前所处的劣势,所以更需要掌握对手的一举一动。派出去的间谍打探出陈馀没有听从李左军计策,韩信得知后,“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都是学得一本兵法,咋差距就那么大呢!?
语数英史地政,高中学得都一样,但最终有上清北的,上985,211的,也有名落孙山的。唉,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