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赵国最后猛将李牧死后赵也就亡了(1 / 2)俗人俗聊史记话外话首页

“廉颇出走赵国后,赵王又重用了一名良将李牧,后因功被封“武安君”。

看了几遍此列传,一直不解:为什么主角蔺相如、廉颇已故退场了,还要接着写与二人无关的李牧的事迹?太史公意欲何为?百思不得其解。

“黑发搔更少,浑欲不胜簪”,不想了,先写了再说吧。相信高手在民间。

李牧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良将,较之廉颇更有性格,勇有余谋不足,故结局也更惨。

李牧生平不详,出场即是赵国边防的良将,防御匈奴有套。官位因需而设,货物税款供士兵开销,好肉好菜照顾大家,勤于练兵骑射,重视警报系统,增设间谍人数,并且规定:敌进我退,禁离营抗敌,违者斩。长年戍边,斗争经验。

如此过了几年平稳日子。日久生变,匈奴公认李牧怯懦,边防士兵也承认“我们的将领胆子小”了。传到赵王耳朵里,也责备李牧,但依然故我,作风不改。小人再谗言,赵王生气召他回京城,另派他人接任边防。

猛将大多都有个性,高概率与他们从事职业有关,即便有勇有谋,也仅指军事谋略,不谙政治谋略,权力谋略。所以纵观历史,猛将尤其开国武将大多不能善终。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李牧屡出奇谋,防御匈奴,镇守边疆,敌人误解还可以理解,但不被自己人理解,尤其赵王,令人费解。赵王不就是图个边防固,安民乐。李牧干得好好的,仅仅小人谗言不进攻,况且无明显过错,就轻易换将。真是一代王不如一代王!国势日微!

另一个疑点,李牧被误解,难道没有渠道向赵王辩解或者陈述一下自己的治疆方略?又或许是李牧耍个性:我做我有理,懒得答辩。

与领导耍个性本就是危险之举,乏谋啊!

结果赵王换将失败。每次匈奴来犯,出而迎敌,不但每次无果,还自己多伤亡,同时边境地区日常生产生活也都到影响。又,久则生变,大家又念起了李牧的好。赵王再次决定起用李牧。

领导起用他,他又摆普耍大牌。他坚称有病不能干活。领导心里明白,目前这活只有他能干,所以只好忍着性子一再恳请他。他见时机差不多了,给领导开了方子:干可以,但必须按他意见来。有性格,牛B!

孰不知,领导只是当前无才可用,并不是永远离不开你。一点远见都没有,还屡屡触犯领导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