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道:媳妇,我给你请了个先生来,让他给你看看,管保就好了咧!只听妇人道:母亲,别看了,一来我没什么大病,二来家里没钱。婆子道:啊呀,媳妇啊!你听见先生说了么,贫不计利。再者养病如养虎。好孩子,请先生瞧瞧罢。你早些好了,也省得我担心。我就是倚靠你了。我那儿子也不指望他了。说至此,妇人便道:请先生过来看看就是了。婆子闻听,说:还是我这孩子听话。好个孝顺的媳
妇。一边说着,便来到西屋请康东旭。康东旭跟着婆子,来到东屋,与妇人诊脉。原来医生有望,闻,问,地,切四种,给女科看病,也不可不望,不过一目了然。又道是,医者易也,易者移也。故有避重就轻之法。假如给老年人看准脉息不好,必要安慰说道:不要紧,开个方子,吃了就好。后面出来,方向本家说道:老人家脉象不好的很,赶紧预备后事吧。本家会问:先生,你为何方才不说?医者道:我若不开导着说,上年纪的人听说历害,痰向上一涌,那不登时交代了么?此是移重就轻之法。闲言少叙。康东旭与妇人看病,虽是私访,他本来就有实学,所有医理,尽皆知晓。诊完脉息,已知病源。站起身来,仍然来到西屋坐下。说道:我看令媳之脉,乃是双脉。马氏闻听,道:啊呀,何尝不是!她大约有四五个月没见了。康东旭又道:在我看来,病源因气恼所致,郁闷不舒,竞成了气裹胎了。若不早治,恐成痨症。必须将病源说明,方好用药。婆子闻听,不由得吃惊:先生真是神了!谁说不是气恼上得的呢。待我细细的告诉你。只因我儿在张老板做工,素日多亏张老板帮助。那一天,忽然我儿拿了很多钱回来。……说道此处,只听东间妇人道:此事不必说了。康东旭忙说道:用药必须说明。我听完了,才能下药见效。婆子说:孩子,你养你的病,这怕什么?
又接着说道:我见这么多钱不免生疑,便问这钱从何而来?我儿子说,只因张老板与张仁友之妻不大清楚,这一天张老板到张仁友家去了,正巧叫妇人男人撞见。因此张老板要害她男人。给我儿子那么多钱……说到这,东屋妇人又道:母亲别在说了,此事如何说得!婆子道:儿啊,先生也不是外人,说明白了也好用药呀!康东旭道:正是,正是。若不说明,用药不灵。
婆子接着说:交给我儿子这么多钱,是叫他找什么东西的。原是我媳妇劝他不依,后来跪在地上央求。谁知我这不肖的儿子,不但不听,反将媳妇踢了几脚,揣起钱,赌气走了一直没回来。后来果然听说张仁友死了。又听说,平三的那天晚上,棺材里连响三声,仿佛诈尸了一般,连和尚都吓跑了。因此我媳妇更加忧闷。这便是得病的原由。
康东旭听完,提起笔来写了一方递与婆子。婆子接过来一看道:先生,我看别人方子有很多的字,怎么先生这方子只一行字呢?康东旭答道:药用当而通神。我这方乃是独门奇方。用红棉纸一张,阴阳瓦焙了,将灰与老酒冲服,最是安胎活血的。婆子听了记下。康东旭又道:你儿子做成此事,难道张老板也没有谢礼么?康东旭问及此层,他算定此案一破,马铁蛋必死,婆媳二人全无养赡,就势要给她婆媳二人想出个主意。这也是康东旭为人善良。话已说明。婆子说道:听说他许给我儿二千块钱。先生道:这钱的事有字据吗?婆子道:那有字据?还不知道他给不给呢?先生道:这如何使得!给他办此大事,若无字据,将来你们如何生活呢?也罢,我给你写张字儿,倘若到官时,以此字据向他要钱。真是乡里人好哄,当时婆子乐得不得了,说:多谢先生!只是没有纸怎么办呢?康东旭道:不要紧,我这有纸。打开药箱,拿出纸笔,立刻写就。假画了指押,交给了婆子。婆子深深谢了。康东旭背起药箱,拿了招牌,起身便走。婆子道:有劳先生了,又无谢礼,连杯茶也没喝,叫老婆子过意不去。康东旭道:好说,好说!出了房门,此时精神百倍,欣喜若狂。原来屡试不顺,如今真是时来运转,连乏带饿也忘了,两脚如飞,竞奔朱山镇而去。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