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则是一直运气于目紧盯着天青须。
果然,没有丝毫蒸腾作用的迹象。
它就是这样稀疏平常地大口大口汲取了灵气。
这一修仙界习以为常的现象,对于张玄黎这个穿越者却有一种直击灵魂的冲击。
“这三阶灵植只是看着像凡俗植物,实际上完全是两种生物!”
这个结论乍听起来有些荒谬,却是逻辑推导后的唯一结果。
除非你要扩大“植物”的定义。
如果他想继续找证据想必还能找到许多,但这两点已经足够了。
不难想象,如果张玄黎把这么一番长篇大论讲给好友刘晨听,肯定会得到一句反问:
“你的逻辑是很完善,但就算不是同种生物又如何?不还是一样汲取灵气培育灵草?”
一样?
差别大着呢!
修仙界众人渴求长生是人尽皆知的事。
然而活百年的是长生者,活千年万年的也是长生者。
就算是那些生前高喊“寿与天齐”的狂妄修士,当他们耗尽阳寿时也不免化作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没有人会拒绝让这个数字变大一些。
所以这个世界才会出现那么多灵植大师,有那么多培植灵草的经验之谈。
用有限的修行资源(比如灵石)换取尽可能长的阳寿,是这个世界公认的正道。
也正是这个出发点决定了后世灵植夫必然循着前人的传统行事。
因为经由前人经验总结而出的路线必然是效率最高的……
“这是想当然的先入为主!”
张玄黎越想越是兴奋,胸中几乎有熊熊火焰在燃烧!
“因为你只知道这条路线,所以只能在这条路线上择优而选。”
“但如果有另一条更省力、更短的路呢?”
思维固化的人是察觉不到自己的局限的。
在这个世界,哪怕是那些可以培育出高阶灵草的传奇人物,对于灵草培育依然有很多离谱的认知。
比如他们经常会借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玄学来解释自己是怎么成功培育的,白白浪费后人的精力和时间。
又或者是用一些过于繁琐的过程掩盖住其中真正有意义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成本。
对此,张玄黎绝非持有居高临下的傲慢,但也谈不上什么尊重。
用他前世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修仙世界的科研水平仍停留在十分朴素的初步阶段。
有对于前人操作的反思和改进,但不多。
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前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至于像张玄黎这样细细研究原理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三阶以上灵草不需要光合作用,那么还坚持种在阳光下干嘛?
如此便解除了一大种植限制条件。
这种通过逻辑推导而出的结果,远比笨拙地重复前人经验更加高效好用。
“要是这催熟秘法能再加几级,我就能研究无土栽培和移栽技术了!”
回想起峡谷入口那块真正意义上的灵田宝地,张玄黎心中是愈发的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