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一日三洞天
燥热的酷暑,在他们兄妹两人登山之时已经斗转星移,随着登顶的人群四散,那聚集的热浪也已消散,热浪不再,清风徐来,随着阵阵微风而至,老君山无愧其避暑胜地之首的名誉
而此时,天空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触动,悄无声息间,一层层厚重的云层铺展,遮蔽了原有的晴空。
狂风起,搅动起浓重的迷雾,它们缠绕在山峦之间,蜿蜒升腾,仿佛是激活了大自然设下的迷阵,又好似是为了阻挡人们继续深入一般
迷雾在山间弥漫,让一部分人迷失,也指引了一部分人前进
随着幽静的迷雾有了一丝波澜,那迷雾中逐渐呈现了两道身影
其中一道矮小的人影快跑几步,走在了前面
只见她双手挡在头顶避着雨,回头着急言之:“唉呀!王不凡,怎么办,下冰雹了”
随着王卜窈那空灵的声音响起,镇守在这一方的迷雾精灵,便追逐着那天籁之音而去
此地没了迷雾精灵守护,这一方天地好似打开了什么封印,那原本模糊的画面,逐渐拼凑出了王卜窈和王不凡的身影
王不凡跟在她后面,手中举着一粉色的书包,不急不慢的跟着王卜窈,嘴上还不忘劝她慢点跑:“你慢点,小心地上滑,我记着刚刚路牌指示,前面有一个山洞来着,你看看周围还有没有路牌”
王卜窈在前面停下脚步,站在一个木桩前,四处瞅了瞅寻找山洞,不过山洞还没有看到,却看到自己那犹如珍宝般的书包,正在承受酷刑
王卜窈快步回到王不凡身边,伸出脚狠狠地踩了他一下
王不凡吃痛叫了出声:“唉呀”
随后便被王卜窈,一把夺去了顶在头顶的书包
王卜窈拿过自己的书包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损坏,随后傲娇道:“哼!用你的”
然后把那夺回来的书包护于胸前,便向前方木桩指引的山洞跑去
王不凡则在她后面,一瘸一拐不紧不慢的跟着,虽说瘸了腿,走的却比刚刚快了很多…
……
老君山,传说
在古老的时代,道家先贤老子云游四海,寻道问心。一日,他行至中原腹地,偶遇老君山,只见此山巍峨挺拔,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老子心生欢喜,决定在此小憩片刻,感悟天地之道。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子刚步入山林不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老子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思量:“此乃天意,欲试我心也。”于是,他寻得一山洞避雨,静坐其中,闭目养神,聆听自然之音。
雨势渐小,老子收拾行装,准备继续前行。但就在他刚迈出山洞之际,天空竟又飘起了雪花,晶莹剔透,如梦似幻。老子心中惊异,却也不慌不忙,他再次回到山洞之中,取出竹简,记录下这一奇异景象,并深思其中所蕴含的天地至理。
如此反复,雨停雪落,雪融雨至,老君山仿佛被一层神秘的力量所笼罩,一日之间,竟经历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天气变化。
当然,这是正经的传说,还有一些不正经的传说,可千万别当真哦
老君山,传说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时间无法准确追溯,可能是春秋时期,也可能是秋春,这天有一樵夫上山砍柴,不知不觉便在山中迷了路,随着天色逐渐越来越越暗,樵夫便打算找个山洞住上一晚,至此历史的车轮便开始滚滚向前
樵夫在山中一夜悟道,至此道家思想便开了花,分出无数的枝芽
道分家,化三清,三生万物,羽化飞升
“樵夫”提出了一终极理论,至今无法得到验证,却被后人时不时的翻出验证,最后不了了之,却被一一记录在案
樵夫理论之一:莫名相同论
(注解:主世界观的中心思想)
莫名相同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注解:言简意赅就是…)
假设:我们不去定义时间,不去定义空间,那我们自身便是道,道虽然虚无缥缈,却永恒运行…
(注解:别瞎猜,对,就是说你呢)
道可道,名可名
也就是当我们定义了时间,定义了空间,认为道既是道,人既是人,万物既万物,生既是生,死既是死,那这个道便是不长久的
这便是
非恒道,非恒名
假设:万物回归本质,道(源点),时间停止,空间停止,万物没有名字,万物皆是道,因为道是混沌的不可言语,但是道又是有序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