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有很多的公共课是全校拉通的,因此马梁和成舟他们倒是经常在一起上课,但是各自系的运转是不一样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组织架构。马梁的辅导员在开学的第一次大班会上就指定马梁为临时大班长,在一个月之后大班长、大班学习委员等各学生组织的人选再由大班会全体同学投票决定。辅导员介绍马梁热心、成绩好、有艺术特长,歌剧唱得特别棒,将来会为整个班级和学校争光。马梁也站起来表态,说一定要服务好大家,如果各位同学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他,他争取做好大家都服务员。马梁经常发表演讲,且很热心张罗各种学生活动,在很多同学连普通话都还说不利落的时候,马梁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洪亮有力,讲话亲切之中又透露出自信,穿着也很得体,给大家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经济学院也召开了新生班会,辅导员向大家介绍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包括学习任务等等,也宣布一个月以后会召开一次大班会,选出班长、学习委员等人选,也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一个月时间多和大家交流,多帮同学们做一点事情,赢得同学们的信任。成舟对班长职位跃跃欲试,志在必得,因此已经规划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为同学们办哪些实事以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周聪也参加了这次班会,但是他对此没有任何想法,心想还是要好好学习,争取能考个好分数出来。至于考了好分数干什么,他并不清楚,只认为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读书,要好好把知识学到,不浪费大学四年的时光。因此,他对竞选没有任何兴趣,认为谁当大班长都行,只要他的成绩好,在学校内的威望就会高。高中的时候,他什么班干部都没当过,不也照样成为威望最高的学生吗?反而班长一直成绩不好,虽然为班级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大家都是只在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才想起来班长。而要征求意见的时候,往往都会问周聪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内,周聪和马梁都是正常作息,成舟在上课之外还负责了不少学生工作事项,比如帮辅导员统计贫困家庭学生,替学院填报各种学生信息,帮新生协调各种活动设施等等,每天跑上跑下的,倒也使得很多同学都认识他了。
到了竞选那一周,首先是马梁所在的社会学系开始竞选。一共有3名同学报名参加班长的竞选,2名同学参加学习委员的竞选。在正式的投票之前,每名候选人都需要先做一个5分钟的发言。马梁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和其中一位候选人不相上下。轮到投票的时候,辅导员让大家向马梁致谢,感谢他这一个月的热心付出。如果马梁没有竞选上大班长的话,还希望马梁同学以后能继续为大家多做一点事情。马梁也饱含热情地说,“同学们放心,不管有没有竞选上班长,我都会尽我的微薄之力为大家继续服务”。开票了,马梁同学高票当选为班长,和他发表竞选感言一样有感召力的另外一位同学票数第二,当选为副班长。
到了经济学院竞选的日子来了,成舟满怀信心地走上台演讲,把他过去这一个月的工作也简要做了汇报,并对未来怎么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描绘了蓝图。演讲是成功的,成舟也是信心满满地。毕竟刚来一个月大家都不太熟悉,谁经常主动走门串户和大家聊天的人就更容易成为大家信任的人。除了成舟之外还有3名同学报名竞选班长,大家都发表了演说,演说水平都差不多,毕竟大家都是18岁刚刚成年的人,社会阅历都很有限,平时也只顾着读书了,对社会问题关注也不够,也谈不上有任何洞察力。
和马梁他们学院不同,经济学院这几个候选人之间的得分都非常接近,大家咬的很紧。成舟开始越来越紧张,手心也不由自主地沁出了汗水,肾上腺素也飙升,身体某些部位的肌肉不受控制地颤抖。此时,成舟满眼只有几个候选人名字下面正字的数量。票唱完了,成舟得票第二,仅仅比第一名低了两票。成舟有些无力,也很失望,虽然得票第二也代表了同学们对他的认可,但是毕竟第二就是第二,和第一有天壤之别。成舟心有不甘,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木已成舟,所有的投票结果都明白无误地列在了黑板上。按照票数规则,成舟当副班长,得票第一的同学当班长。
在周聪看来,这结果已经非常好了,才刚来BJ就能获得这么多同学的支持。成舟并不满意,但是成舟没有让这种不满意写在脸上,而是很大度地祝贺班长,并且向同学们承诺今后将更加努力地为大家服务,当好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的助手。
回到宿舍之后照例开卧谈会,成舟和周聪都纷纷向马梁祝贺,祝贺他竞选成功社会学系大班长,马梁也很高兴,说明天晚餐要请大家吃校门口的一个川菜馆。成舟虽然因为两票之差失去了当大班长的机会,但是转念一想,副班长也不错,毕竟才来一个月,大家不了解我也很正常。
刚刚进校安顿下来,对周围环境熟悉起来之后,周聪就开始找勤工俭学的机会,图书馆的资料员、校办企业的材料收集员、家教都干过,有些工作是临时性的,一次一结,有的工作可能会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点,比如他给一个初中孩子当家教,就一直教了两年。这些勤工俭学也能减轻他父母的负担。别的时间周聪都蹲在图书馆里,看专业相关的书籍。
成舟热衷于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种社团,虽然在校学生会属于编外人员,但是经常和学生会主席和各种分社负责人都慢慢混熟了,大家也把他看成了正式的一员。在学院,他也经常帮助辅导员和教授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统计出勤情况、帮教授去图书馆借书还书、分发作业等等。一个学期下来,成舟和同学们的熟悉程度远远没有他和老师和学生会领导熟悉的程度高。学院领导经常都会说,经济系的成舟同学不错,很聪明、很积极、值得培养。
马梁当了班长,但是很多工作都是副班长在做,副班长很感激马梁的信任,经常见人就说,要向马梁学习领导艺术。因此,马梁更多是在需要向学院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才会出现,日常工作就由副班长全权决定。
周聪进校之后就开始寻找勤工俭学机会,他想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在那个年代,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一来大学生很少,1999年才是大学扩招的第一年,人数少,机会就多,学校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机会。比如,周聪就找了一个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机会,每一天能挣100块钱,这是周聪好几天的生活费了。当然,学校的这种好机会也不能落到周聪一个人头上,还有很多和周聪情况类似或者条件更差的同学也需要这种机会,因此周聪也利用这个时间去接别的工作。有时去帮超市发传单,有时去当一家市场调研公司的问卷收集员,还有几天去给一个高中孩子当家教。
这些工作中,最舒服的是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工作不累,就是把同学们弄乱了的书籍物归原处。周围的人也都素质很高,主要是来借书的同学和大学教授,他们都是非常客气的,周聪和他们打交道也很轻松,体会到了助人为乐和被需要的收获感。周聪生活在小地方,由于学习成绩好,因此班主任老师、家长和各位同学事实上在他周围搭建起了一个真空气囊,把外界的东西都隔离开了。在这种环境下,周聪体会到的都是受人器重,受人信任,只要他开口,对方基本都不会拒绝。但是,现在来到了遥远的BJ,而且是大学,没有行政班的概念,全是走班制,老师不熟悉学生,学生也不熟悉老师,学生之间互相不熟悉都是常态。周聪更多体会到的是失落,没有过去那种众星捧月、一言九鼎的感觉。不过,周聪都能调整好自己,在他的眼里,成绩为王,学生就是以读书为天职,成舟和马梁看着周聪每天还像高中时代的作息,经常都说,很佩服周聪,向周聪学习。但是,这两兄弟只要没课都会睡到自然醒,打球、打游戏自然也是不会落下的。
这些勤工俭学工作中,最难的是当调研公司的问卷收集员。离开了大学校园,在大街上去做问卷调查真是太难了。走在大街上,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名牌大学的在校生对你多看一眼,也没有人有任何义务听你多说一句话。周聪深深地感受到了挫折。人啊,对被尊重的需要往往超出了尊重本身带来的好处。在接受这个勤工俭学之前,周聪认为被访人会因为他学生的身份而稍微客气一点。大学生勤工俭学自己养活自己不是比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更值得尊重吗?但是,当有无数的被访者直接忽视他,或者瞪他一眼的时候,他的自尊受到了挑战,自信也受到了质疑。再加上周聪缺少那种洒脱的性格,也缺少那种和陌生人搭讪的技巧,他总是一板一眼,因此做了一天问卷调查,也没有做成几份。仅有的做成的几份也是几个带着小孩的年轻妈妈给填的,可能这些妈妈也只是给自己孩子树立一个尊重他人的形象吧。到了晚上,周聪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攥着按件计价的少得可怜的报酬,心累。
国庆期间,马梁一家的朋友马总邀请马梁再去他家玩。马梁之前和李总并不是太熟悉,只知道父亲有这么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而且这个李总还是爷爷的学生,和马家的渊源颇深。这次马梁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李总家,一来李总也没有点名成舟和周聪一起去,二来国庆是周聪勤工俭学的好机会,平时也不经常有这种整天整天可以打工的机会。成舟听到李总请马梁去他家的时候,倒很希望李总也一并邀请他。可惜,对方就没有提到他。
马梁吃过早饭,约莫着到李总家差不多11点左右到时候打上一辆出租车直奔李总的四合院。李总夫人见了马梁很是亲热,一口一个大侄子很是亲近。李总对马梁也是非常热情,嘘寒问暖,学校伙食好不好,室友相处得愉快不愉快,有没有女朋友,等等,和马梁聊得很是愉快。保姆不时进来给李总和马梁换茶,添些坚果。不消说,此时李总的私家大厨正在厨房紧锣密鼓地准备午餐。大厨也已完全摸到了李总一家的口味和需求,总是一听来人的级别、年龄和人数就能妥帖地安排出一大桌饭菜。完全不需要主人绞尽脑汁去想应该准备些什么样的饭菜。
到了快12点,另外一个贵客登门,这是一家上市公司老板。看起来,李总和这老板非常熟悉,李总给马梁介绍这位老板是当下特别火的一只科技股票的老板,身价每天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加。马梁对股票一窍不通,对金融也不感兴趣,虽然爷爷和父亲都长期在金融业工作,但是长辈们都给了马梁很宽松的环境,从来没有告诉过他要去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职业,而总是说健康与自由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工作也没有必要去追逐热点,而是要多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样做的开心,也才可能做的更好。因此,马梁对李总他们的聊天也没有太在意。大意就是这个股票流通盘已经很少了,股价具有很好的上升基础,这个股票的价格冲到80都没有问题。
在饭后喝茶聊天的时候,该公司的老板突然问:“马老弟,你炒股吗?”马梁如实地说,自己没有炒股,对股票一无所知。该公司老板笑着让他去证券公司开个户,说已经是大学生了,应该对社会经济的运行有个初步的了解,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马梁还是有一种认识,那就是炒股和赌博无异,他是不应该去碰的。老板听完哈哈大笑,说马老弟不能这么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这个问题,就像去澳门赌场和玩玩扑克牌,你不能说闲暇时间玩玩扑克牌是在赌博吧,就是一个娱乐。炒股也是一样,有一个好心态,随便玩玩,没转还能赚点零花钱。把炒股只当娱乐,输了也不至于影响生活品质,赢了得点小乐子,那股票市场就能提供很好的情绪价值,这和掏钱玩电子游戏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