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剌加,也就是马六甲海峡,此地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的咽喉要道,而扼守要冲的马六甲港成为西方殖民者争夺的焦点。
在明武宗正德六年时,葡萄牙殖民者率先占领马六甲港,但是随着葡萄牙的衰弱,新崛起的荷兰人,对此地虎视眈眈,至崇祯十四年,新崛起的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港。
荷兰人夺取了马六甲,从此地收取过路费,每年都可以得到一大笔收入,在夺取马六甲后,荷兰本土本想大规模加强马六甲的防御,以及增加本地的驻军,用来防卫马六甲港。
只是当时的荷兰正在筹备和英国人的战争,以及荷兰在巴达维亚港的巨大投入,本土对马六甲港再投入巨大资金,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况且巴达维亚已经被荷兰人建设成了南洋海上贸易的枢纽点,利润极为丰厚。
因此,直到此时,荷兰人的主力依然在巴达维亚,只是这点力量,如翰燧格认为,对付海盗以及地方土邦那是绰绰有余了,只是面对一个新兴的帝国,没有援军,仅靠巴达维亚守军的话,那么巴达维亚定然是守不住的。
而巴达维亚一丢,马六甲港百分百也是守不住的,届时,荷兰在东方的据点都将消失。
其实在如翰燧格的心中,他认为如果援兵无法抵达,那就应该联络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势力刚刚触及南亚的英国人。
只是可惜的是,本土已经在筹备第二次和英国人的战争,和英国的联盟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而葡萄牙人已经早早的在澳门得到一处据点,他们也明确拒绝参加联盟,只有西班牙人因为失去了吕宋,对如翰燧格的建议十分有兴趣。
只是西班牙人在和乾朝争夺吕宋的战争中失败,他们在东方的力量已经极为衰弱,西荷两方联合起来,也不是乾朝的对手。
如翰燧格在得知郑成功再次出兵后,只能尽力而为,他命令将军械库打开,就地组织了一支超过一千两百余人的土兵。
再配合荷兰兵两千三百人,如翰燧格认为有三千五百人驻守棱堡,守个一年定是不成问题,至于一年后粮食吃光了怎么办,如翰燧格觉得,到了那般绝路,他就算是投降了,回到本土,也将受到英雄一样的待遇。
………………
当庞大的舰队从渤泥启航,再次扑向巴达维亚时,在旗舰的郑成功,看着舰队乘风破浪,内心深处却莫名有些失落。
当年天子在江南崛起时,他的势力比起孟浚来说,并未弱了多少,只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孟浚犹如得了天命一般,迅速崛起,而他却也只能无奈屈居其下。
正所谓自己拼不上,那就拼儿子,结果自己的长子看起来和孟浚的长子,也是有些差距,郑成功决定等这一仗结束后,便回返福建,亲自教导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