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是后人对皇帝的最高评价,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数。
连汉高祖刘邦都不能被称为千古一帝,汉武帝为什么能被称为千古一帝?
他有哪些功绩呢?
年少登基刘彻四岁被册立为胶东王,七岁便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
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但对于年少的皇帝却不怎么开心。
因为大权还是在他的祖母窦太后手里,刘彻凡事都要向她汇报。
他的万丈雄心,在这个老太太面前,只能偃旗息鼓。
对16岁的刘彻来说,这个皇帝当得着实憋屈,这个时候他选择了隐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35年,窦太后走完了人生的进程。
汉武帝刘彻终于可以在朝堂上大展拳脚。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其原因是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从此以后,儒家思想取代了法家和道家,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2000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兴办太学,培养人才太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大学。
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创办的、正规的高等学府,自汉武时期设立,历两千余年而不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寻常人家的孩子,从小听的故事是嫦娥奔月,是后羿射日。
刘彻从小听的故事是:你太爷爷当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你太奶奶被匈奴单于写信侮辱,你的姑奶奶、姑姑、姐姐们被迫远离故土到匈奴“和亲”。
对于汉武帝刘彻而言,这是对自己家人的羞辱,也是对大汉皇朝的不敬!这得多亏了“文景之治”,他爷爷和父亲留下了不少财富。
这一刻,刘彻有了反击的决心。
于是便有了:北破匈奴直抵阴山;灭南越、闽越、东越、朝鲜;降伏车师、楼兰、大宛、西羌、西南夷;汉武帝在位时,共开拓疆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
大大降低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
刘彻一系列战争“所辟疆土,视高、惠、文、景时几至一倍”,使中国“千万年皆食其利”。
真正做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至此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汉国威,传遍四海。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晚年罪己诏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汉武帝也不例外。
由于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弄得国库空虚,刘彻的确是个败家子。
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屡屡受骗,封禅求仙挥霍无度,权利达到顶峰,都想求长生。
他听信谗言、妄用奸佞,使可怜的卫皇后和皇太子死在奸臣小人之手,成为千古冤案;开疆拓土,征伐匈奴致使税赋徭役繁重,农民大量破产流亡。
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汉武帝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
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局,他深刻反省自己所为。
于是,刘彻写了一篇罪己诏,停止了长达40年的征战。
开始像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那样,休养生息,成了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用罪己诏自我批评的皇帝。
公元前87年,70岁的刘彻去世,在位55年,葬于茂陵,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功大于过虽然在统治的后期犯了一些过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总体而言是功大于过。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不仅使得西汉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更使得大汉民族从此闪耀登场,并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当然大汉的强盛,从来不是他刘彻一个人的功劳。
若没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等众多能臣的帮助,刘彻就只能是刘彻,成不了千古一帝。
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刘彻也许想过后世的评价。
但他应该不会想到,几千年后,后人会把他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赋予他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
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西汉社会繁荣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这位千古大帝晚年却沉迷于神仙方术,同样对西汉社会各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汉武帝精神世界入手,通过梳理“泰山封禅”、“亲寻蓬莱”、“服食仙丹”等求仙道路,可以探究其思想渊源以及求仙举动对社会产生的种种影响。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54年的统治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有许多重大举措,建立了丰功伟绩,进一步奠定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把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推向新的高峰。
然而在他雄才大略的背后却迷信鬼神、追求成仙、长生不死,并且进行了无数疯狂的求仙举动,在历史上也是无人可比。
汉武帝开创了一代盛世,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无人可比,然而为了求仙所进行的疯狂举动也是空前绝后的。
《史记》记载:“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武帝从元光元年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个方士李少君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上当受骗的求仙之路。
汉武帝求仙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真正对他产生影响最早的人还是他的外婆。
据说他的外婆在早年拜过某一个神君,因而他的母亲才能嫁入皇宫成为皇后,甚至连他自己登上皇位都与这位神君有着特殊关系。
受母亲与外婆的影响,汉武帝对神灵很相信。
随着地位的不可动摇和年龄的增长,刘彻追求的已经不是最高的权威和统治权,而是自己如何长命百岁而达到与天同寿的最高境界。
李少君自称能使人“却老”,“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
为了考验他,汉武帝亲自进行面试,他取出一面古镜,让李少君说出这是什么年代制作的,李少君当即答道:“我见过此物,这是春秋时齐国所制,齐桓公十年,曾摆放在柏寝宫。”
汉武帝暗暗称奇,这一说辞与古镜后的文字记载竟然一致。
仅这件事情,刘彻就认为李少君是至少活了几百年的人。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只要了解一些春秋文物的特征便能够判断,并非是常人所不能达到的不知其期。
年轻的汉武帝上当了,实际上李少君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称自己70多岁能使用神秘的物品防止衰老,并且凭借医药奇方能使得自己保持年轻。
有些有势力的人竟也相信他的鬼话,迷信他,争相馈赠金钱衣食。他说他见过安期生,安期生能够生吃巨枣,枣像瓜那么大。
于是,武帝亲自祭祀造神,并且派人到东海求仙人安期生,同时用丹砂等各种药剂提炼黄金,可见求仙之心多么强烈。
然而,过了很长时间以后李少君病死,他的骗术也因此告一段落,但汉武帝对李少君仍然深信不疑,“以为化去不死也”。
元狩二年,才36岁的汉武帝听说齐人少翁能够通鬼神,于是召见了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神通见到已经去世的王夫人,少翁通过自己的骗术让武帝如愿以偿。
并封他为文成将军,少翁本来没有太多的求仙高招,他对武帝说:“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汉武帝于是便让人做了画有云星图案的车子,并且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在不同的日子里驾着不同颜色的车子来驱鬼。
接着又花费巨资营建了甘泉宫,宫内筑有高台宫室,并画了天、地、鬼、神,摆上祭祀的用具,想借此招来天神。
过了一年多后,汉武帝发现少翁的方法没有一点效果,少翁没有办法便制造了“牛腹奇书”事件,少翁用帛书喂牛,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说牛古怪,命人杀牛取出帛书。
皇上怀疑这件事,并且有人认出这是少翁的字迹,一问果然是少翁自己所为,可是汉武帝好面子,怕被别人耻笑就秘密处死了这位文成将军。
四年之后,又有人向汉武帝介绍了新的方士栾大,这个人和少翁出自同一个老师。
汉武帝正在为诛杀少翁而惋惜,于是立即召见了栾大。
栾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汉武帝的心理,他自吹自擂,彻底迷惑了汉武帝,汉武帝甚至把他当作神仙的使者。
栾大对汉武帝吹嘘“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
他说老师曾经告诉他黄金是可以炼成的,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老之药可以求得,神仙也可以招来,但是他担心像少翁招来杀身之祸。
汉武帝就骗他说,文成将军是误食马肝中毒而死。
在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栾大连续获得四个大将军和一个列侯的爵位,用10万黄金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为妻,可谓风光无限。
后来武帝又拜他为“五利将军”,封“乐通侯”,派他去海上求仙。
他的骗术被随从识破报告给了武帝,他却辩解说自己要入海找师傅去,武帝知道自己又被骗了,恼羞成怒,随即将他腰斩。
黄帝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初祖。
到了秦汉时,黄帝被儒生方士们塑造成了一个神圣正统的象征。传说黄帝成仙有两个步骤:一个是铸鼎,另一个就是封禅。
于是公孙卿出现了,他把黄帝成仙与现实政治相结合,这样必然会增加武帝对成仙的自信以及对他的信任,使武帝成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公孙卿通过武帝宠幸的人向刘彻献了一本书,书上说黄帝得到了宝鼎,又封禅于是便成了仙。
恰逢公元前116年汾音巫师在后土祠旁为民众祭祀时,出现了一只鼎。
宝鼎已经出现,汉武帝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成仙了,并且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
由此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成仙的追求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汉武帝拜公孙卿为郎,带文武朝臣去泰山筹备封禅大典,并且下诏改年号为“元封”作为纪念。
祭祀泰山的礼仪隆重而严肃,从此汉武帝郊祀主神由五帝变为泰一,并且经常拜祭泰一神。
这件事之后公孙卿掌握了汉武帝梦想成仙的心理,更加大胆吹牛尽施小计,最后还是凄惨收场。
求仙的丑剧并没有因为武帝的多次上当受骗而告终,而是老年时的巫蛊之祸才使得武帝从梦中惊醒,迷信是古代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不够、认识自然能力低下的产物,是相信星占、卜盆、风水、命相、鬼神的一种思想。
神仙思想是古代巫术、宗教、神话、礼俗、哲学、文艺等许多精神文化现象的核心,没有这一思想,这些精神文化现象就不可能产生。
迷信思想是神仙学说的基础,对于汉武帝来讲神仙思想就是迷信思想的核心。
迷信的基础是相信神仙、鬼怪、命运灵魂等超自然物质的存在,汉代迷信神仙的思想继承前代而继续发展,那些以传播鬼怪、迷信为业的方士们异常活跃地进行着各种活动。
除了神仙方术盛行之外,汉代还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思潮,即人们认为上帝是世间的主宰,掌管人间所有的事情,星辰日食都是上天对人类行为的指示。
在现在看来许多事情是封建迷信思想,而由于当时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人们很容易相信鬼神之说,迷信便作为一种传统的信仰由古代流传了下来。
西汉初年,统治者把黄老学说中的“无为而治”作为统治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促进了道家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道家思想中迷信成分的扩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到了汉代中期,董仲舒从阴阳家那里汲取营养,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丰富和改造,大大加重了儒学中的神学色彩。
汉代迷信神仙的思想从几任君王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汉高祖刘邦曾说“吾甚重祠而敬祭”。
除了帝王们对天地、山川、祖先、鬼神的祭祀与崇拜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禁忌、相术、卜盆巫术等其他迷信活动也尤为盛行。
禁忌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禁制,建立在相信神灵和巫术观念基础上,具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在汉代无论大事小事都有禁忌。
相术是推测人的气数、命运的一种迷信,从汉代开始相术成为了一门有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同时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相术活动的人。
卜盆是自商周以来就大受重视的一种迷信活动,汉代也颇为盛行。
在16岁登基之前,汉武帝刘彻主要受两种思想影响较大:一种是黄老思想,另一种是儒家思想。黄老思想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主要就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休养生息,不扰民劳民,在此基础上实行法治。
因此,无为而治和依法治国一直都是刘彻早期受到的思想教育。
关于儒家思想,刘彻主要得道于两位老师:一是太子太傅卫绾,二是太子太傅王臧。
卫绾一生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位曾至宰相却也一事无成。
王臧可谓是一帆风顺,刘彻即位后还升为郎中令,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并在武帝的支持下设立了儒家学堂。
可见武帝早期受到的儒家思想很深。
还有一件事对武帝的影响也很大,那就是之前被立为太子的栗妃之子刘荣被废,而自己却被立为太子,虽然这件事发生时刘彻只有6岁,但是对于当时的他却印象深刻,此件事中自己的姑母长公主和母亲王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他对天命观产生了疑惑。
什么是天命?
到底有没有天命?
这时,一个人物的出现解答了汉武帝的疑问,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武帝的思想,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肯定了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掌管着世间的一切事物,天能造万物,星辰日月、冰霜雪花都是天所创造的,所以说天是有意志的,天人相符。
董仲舒解释了什么是天命,认为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天下百姓都得顺从天意,天下之人都得顺从皇帝。
他的解释从理论上将武帝长期的疑惑解开了,天命观为武帝实施大一统、征服天下的理论基础。
历代的天命观都把皇帝看成上帝的儿子,是与凡人不同的圣人。
在刘彻看来,帝王不仅是统治天的主宰,也能同上帝一样与天同寿、长生不死,自己也可以回到天庭中去。
他的广求神仙、欲学黄帝、封禅巡行、亲寻蓬莱,甚至更为疯狂的求仙举动与滥杀人才与这一思想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为了找到海上的神仙,汉武帝派千万人乘船浮海。
元封元年的一次封禅,车驾“周行万八千里”,所用的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所经过的郡国都要修桥修道,修缮宫殿,每次宴饮酒池肉林。
武帝自己修了一座行宫,并且命令诸侯王自己建造王邸。
为了迎候仙人,武帝下令广造亭台楼阁,破坏了农业经济。
元光三年,黄河决口,洪水向东南侵袭巨野,有十六郡受灾,武帝派人堵塞决口,但是又被洪水冲开。
大臣们纷纷向武帝建议:“江河的决口这是上天的事情不能够通过人的力量强行得堵塞,这样是不会顺应天意的。”
汉武帝又征求了很多方士的意见,于是决定不再堵塞决口,任其自生自灭。
汉武帝的求仙,公孙卿起了最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元封二年,公孙卿又向54岁的汉武帝发表了一通议论:仙人是能够见到的,但是皇上您来去太匆忙,所以没能见到。
接着公孙卿第一次提出了仙人都喜欢居住在高楼上。
于是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甘泉宫,后来又在甘泉建造了更大的通天台。
武帝准备了仙人所用的房屋用具,时刻等待着仙人的降临,还命人扩建建章宫。
建章宫是完全可以和秦始皇阿房宫比肩的一大宫殿建筑群,亭台楼阁十分雄伟,尤其是建章宫里的“井榦楼”高50余丈,与其他楼观皆车道相属。
虽然说汉武帝的大兴土木无疑是劳民伤财的举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中国的古建筑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这些金碧辉煌的宫殿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这无不展示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当时我们强大的国家实力。
汉武帝的求仙对当时的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武帝的求仙心理使得方士有了可乘之机,想骗得汉武帝的信任就必须掌握所谓的科学知识。
如当时的方士栾大有让棋子互相击打的本事和能看出铜镜年代的本事,少翁能让武帝与死去的王夫人隔着帷幔相见。
公孙卿掌握了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观察天象,来骗取汉武帝相信巧遇仙人。
在当时,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骗术层出不穷,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武帝的求仙心理,另一方面也间接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武帝的神仙思想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方士集团。
方士不劳而食,专门以迷信活动为自己的能事,是西汉社会的一个大毒瘤,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在方士的推动下,神仙思想不断发展,到王莽时已经出现了谶纬、灾异说。
愚昧的人们接受神仙思想,并且代代相传,受其害而不领悟。
另一方面,使得神仙方术思想蔓延,后来东汉的道教吸纳了神仙方术,方士们逐渐蜕变为道士,而在道士们的主导下,神仙思想与求仙活动仍不绝如缕,如大诗人李白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和武帝一样,也做过一场神仙梦。
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
他们就和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灌夫的父亲是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所以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
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
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
灌孟年纪已经老了,颍阴侯勉强推荐他,所以灌孟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叛军的坚固的阵地,因而战死在吴军中。
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来。
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
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以替父亲报仇。“
于是灌夫披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素来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
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
只有两人和灌夫属下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吴军几十人。
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营地,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了,只有他一人回来。
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恰好有名贵的良药,所以才得不死。
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
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
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汉景帝汇报了,汉景帝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
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而丢了官。
后来到长安安了家,长安城中的许多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
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
汉景帝后三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汉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建元元年,又把灌夫内调为太仆。
建元二年,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
皇上恐怕窦太后杀灌夫,调派他担任了燕国国相。
几年以后,又因犯法丢官,闲居在长安家中。
灌夫家中职累的资产有几千万,每天的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为了在田园中修筑堤塘,灌溉农田,他的宗族和宾客扩张权势,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
颍川的儿童于是作歌唱道:“颍水清清,灌氏安宁;颍水浑浊,灌氏灭族。“
灌夫闲居在家虽然富有,但失去了权势,达官贵人及一般宾客逐渐减少。
等到魏其侯窦婴失去权势,也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
灌夫也想依靠窦婴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
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他们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
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田蚡,田蚡随口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
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
田蚡答应了。
灌夫详细地告诉了窦婴,就像他对田蚡所说的那样。
窦婴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
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候。
等到中午,不见田蚡到来。
窦婴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
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