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口舌如簧(2 / 2)回到大明带只猪首页

“什么?”孙承宗有些失态的讶然道。

“我说是十七万两,也许你不相信,但是你有时间去平州去看看就知道了,这十七万两银子没有一文是横征暴敛而来的,全部都是按照当初我在平州时立下的规矩征收的,其中我的产业缴税达九万余两银子!”

孙承宗无语了,他实在是找不出什么话来形容自己心中的感受,只得继续听着李浩然的话。

“呵呵,老孙,我知道你很诧异,不过我告诉你,我现在家里的银子大约有百万多两,估计你会更加诧异,我说的这个数还不是我的全部身家呢!只是我手中的现银而已,其他的东西还没有算,如果全部加起来,只怕我能够搅乱整个大宋的经济!”李浩然轻描淡写的说道。

“别那么看着我,我也不会做那样的事情,只是打个比方而已,”见孙承宗看自己的眼神发生了变化,李浩然连忙补充道:“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想告诉你,其实我大宋没有那么穷,国家的财政也大可不用那么的紧张,只是没有用对方法,所以才才造成了这般的局面。士人多瞧不起商贾,可是我不这么看,俗话说: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够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而事实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我在平州的一系列措施最终使得整个平州的百姓日子过的比以往好得多。包括那些工匠,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要不是工匠们不断的改造发明各种工具器物,恐怕我华夏依旧是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我们凭什么看不起他们!我的产业中,新奇玩意儿的收益占了大部分,这些东西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可是圣人的教诲...”李浩然这话一下子让孙承宗有些受不了了,毕竟这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了,颠覆了士农工商这个恒久不变的秩序。

“圣人的教诲!”李浩然一声冷笑道:“首先,圣人并没有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都是一些后世的人曲解圣人的教诲,其次,圣人的教诲要求太高了,没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即使是读书人也没有几个能够做到圣人的要求,到了山东,老孙你可以去南关左近看看,圣人的后世子孙在做什么你就什么都明白了!不是说圣人的话不对,而是要看地方和时机!”

见孙承宗又要辩解,李浩然赶忙说道:“好了,咱们话题扯远了,这次咱们主要说的是出海的事情,我知道老孙你只是看在此次出海能够解决一些经费的问题,能使百姓在发生灾情以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帮助,这已经说明你看到这开海禁的好处,只是你的心中还不太明显。我只想问你,中原每每被蛮夷侵略,究竟是什么原因?其他的不说,我以为至少转嫁矛盾这个原因是有的。一旦北地草原发生了灾害,那些蛮夷受到了损失,便只有两个解决的办法,要么内斗,夺取其他同族之人的资源,要么就是联合兵马,引兵向南。每次蛮夷选择的都是第二条路,而我华夏却只选择第一条路,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在我中原遭受灾难的时候,引祸他移?这次去日本,我就是想多赚钱,再多买粮,争取能够囤积大量的粮食,万一出现大面积的灾荒,才能应付过来,老孙,你别又给我提日本百姓的死活,就是日本人都死光了我都不在乎,在大宋百姓和倭人之间,难道你还认为倭人更加应该活下去么?!说实话我这种方式已经算是厚道的了,当年倭人不仅不感激太祖皇帝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反而悍然入侵朝鲜,我大宋征伐朝鲜,耗费了多少国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