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蝗灾(2 / 2)回到大明带只猪首页

好在徐光启本就是不爱计较的人,加之他也知道李浩然这是急的乱了方寸,也没有生气,而是和声说道:“是这样的李大人,下官去过一些地方看了,发现了不少蝗虫的幼虫,数目不在少数,而且根据大人派去给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做记录的士子回馈的信息,那些老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得出结论,这次的蝗灾估计祸患不浅,而且这只是济南石州二府,左近的其他地方还没有相关的信息,如果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影响将会更大,所以他们告知下官,让我转告大人,要早做准备才是,不然,山东阖省将会.....”

徐光启没有把话说下去了,因为他看见李浩然的眉头已经皱成一团了,只能点到即止,要是李浩然因为自己的话乱了方寸的话,那就更加的不妙了。

“老徐,”想了想,李浩然说道:“这样,我们马上组建抗灾筹备署,这个署不是正式的官署机构,但是责任很大,所以我希望你能担任这个署的主任,我任总指挥,署里的人员就由哪些老农,一些在农事方面有研究的读书人组成,另外之前我安排的研究方子的郎中也算在内,其余的人员,由你自行安排,只要你认为有用的人,你尽管以我巡按衙门,还有山东布政司,巡抚衙门的名义招用,别担心,束俊达束大人那边我自会去分说的。当然,那个灭蝗令依旧有效,只要有人能够凑够数量,不管是幼虫还是成虫,我都会发赏钱的!”

“唉好吧,”徐光启心情也不好,毕竟他的心中也是装着整个大宋的,百姓受灾,他如何能够好受,他接着说道:“不过李大人你放心,不管下官在这个抗灾筹备署是个什么职位,下官一定把事情办好,不负大人所托,不负山东百姓之望!”

各方人员的统集,确实让徐光启很费神,不过他还是尽心尽力的完成着自己的工作。现在抗灾筹备署的人员大约有数百人,除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一些对农学有研究的读书人,还有之前李浩然找的研究灭蝗方子的郎中之外,不少的术士也加入进来了,为了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徐光启根据李浩然的建议在山东的各州府均设置了监测站,时时回报情况,以便能够得出准确的分析从而早做准备。

春耕已经结束,接着就是灌溉之类的活儿了,百姓们日夜辛勤的劳作着,看得出来,今年他们还是很高兴的,毕竟不少人都有了土地或者有了比以前多得多的土地,心中自然是欢喜。然而最近一些有些经验的农民又开始发起愁来,因为他们和李浩然请的那些各地资深老农一样,也发现了问题,蝗灾已经初现迹象了,这这让他们不由得担心起来。

很早之前,李浩然以大旱之后有大蝗的经验颁布了灭蝗悬赏的命令,尽管听起来只要专心去捉蝗虫,似乎收入不菲,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百姓都不会希望去赚那个钱,因为只要蝗虫一多,遭殃的还是自己这些平头百姓。

三月刚刚过去一半,蝗灾正式爆发了!

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蝗虫,所过之处,农作物基本上都被吃光了,为此徐光启和李浩然都愁坏了。尽管之前让人在研究治理蝗虫的方子(其实就是古代版的农药),李浩然也提供了不少的信息,可是一来在这之前已有的方子中,都只是针对小面积的,祸患较轻的蝗灾,二来李浩然不是学化学的,对于农药,也只是小时候呆在农村的时候有一些粗浅的见识,提供的帮助不大,而这种事情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很难产生效果,故而最终没有人能够阻止这次蝗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