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也不是傻子,直接派遣军士四处探查,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
有许多粮食……也不管是宋国原来的粮食又或者是金国的军粮,在巢县大胜消息传开的几天之内,就被当地大户运走了。
至于运到了哪里。
不知道。
这事谁问谁死。
两淮水网纵横,弄几艘装满粮食的大船缩在不起眼的野渡,谁能发现?
也因此,辛弃疾这个理论上的外人才会如此作色。
但这种事情根本是没有证据,哪里能仅凭流言蜚语就开始拷掠呢?
杨抗挺着硕大的肚子,上前一步,拉着陆游与辛弃疾劝道:“两位都是大宋的肱股之臣,万万不要为了一群黔首就闹出乱子。”
“黔首?”辛弃疾勃然作色:“那些黔首死活关我何事?你这厮以为我在说什么?”
杨抗当即更加慌乱。
“我手下的兵卒你知道有多少人自两淮而来?淮西乱了,你们以为他们不会乱?到时候难道要靠你去收复濠州,在钟离与金贼对刀子?”辛弃疾点了点杨抗的大肚子:“难道你这厮还想让靖难大军也乱了?”
陆游再次呵斥出声:“你如何与杨大使这般说话?”
辛弃疾指着杨抗的肚子说道:“军中若是乱了,陆先生难道还能在这里安坐吗?还有你,到时候我先扒了你的皮,熬油作羹!”
说罢,辛弃疾一脸倨傲,扶剑昂首而去。
“杨大使,此人粗鄙武夫,莫要理他。”陆游坐回案几之后,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安慰面前的杨抗。
杨抗却是依旧忧愁:“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了吗?”
徐宗偃却是说了一句:“辛五郎不是两淮人,却是山东人。此举……未必没有兔死狐悲之态。”
杨抗恍然大悟。
如果宋国连自家的两淮人都不救济,山东人又如何会相信宋国会为山东付出呢?
山东义军可是实打实的打满了全场,南北转战不停厮杀,对得起天地良心了!
如果宋国没有些许行动,那么很有可能就会立即失掉靖难大军高级军官的人心。
想到这里,杨抗也急了:“我立即与这些人分说!务必让他们拿出粮食来赈灾!”
说着,杨抗捧着大肚子,快步离去了。
徐宗偃也拱了拱手,随之而去。
片刻之后,辛弃疾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大帐,面上没有一丝愤怒之色:“太麻烦了,还不如一刀一个杀过去。”
陆游同样平静,只是摇头说道:“不成的,他们同样是大宋的子民,而不是敌人。”
辛弃疾坐回位子,长叹一声说道:“所以我就说,此次收复失地,手脚束缚,竟然还不如之前临阵厮杀痛快。真想快刀斩乱麻!”
陆游也随之叹气摇头:“大宋正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局面,如何能快刀斩之?”
辛弃疾拿起茶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了。”
陆游突然正色说道:“都统郎君那里很有可能有些全局上的想法,五郎,你要克制住自己性子,管制好兵马,可千万勿要给都统郎君添乱。”
辛弃疾点头,随后同样正色说道:“咱们二人联名给大郎送个文书,将事情事无巨细告知于他。为了家国天下,我辛五是不惜身的,但他总得给个章程,也让咱们知道该如何配合。”
陆游点头,随后又有些犹豫:“我只是担忧大郎君性情刚直……”
辛弃疾瞬间无语:“陆先生,家国天下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还要蝇营狗苟吗?如果连这番事都管不了,我看咱们还是直接回山东罢了。”
陆游想了想,终于艰难点头:“也罢,也罢。咱们毕竟是大胜了,总不至于大胜之后局面更加艰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