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设计,序(1 / 1)从穿越古城开始首页

这是一本比较系统介绍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实用技术书。作者凭藉自己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批判吸收了我国传统裁剪方法和日本原型裁剪方法两者的长处和优点,并结合了作者长期来潜心研究的成果,首创了一种科学合理,通俗易懂的新型结构设计方法﹣﹣母型裁剪法。它是以人体为本,以母型为基础,以母型变化原理和法则为手段并兼顾各种相关条件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本书不仅对现有的结构设计问题作了初步的理论总结,还大胆提出一系列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见解。为促进服装结构设计这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本书内容全面、知识完整、分析透彻、结论可靠、方法简便、适用性广,并且图文并茂,实例丰富。由于在每章结束后均附有学习重点及大量的思考题,因此,本书极适宜作为专业人员或业余爱好者系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自学丛书,更适宜作为服装院校的专业教材。同时,也是一切接触服装专业的有关人员值得一阅的参考书。

服装结构设计是近几年出现在服装专业中的一个新兴名词。它包括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裁前两个方面内容、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升华和发展,是对服装制图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服装结构制图最高层次的表现。掌握和运用服装结构设计技法后,对任何高难的复杂多变的服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裁剪。现令人们采用的服装结构制图方法较多,主要的有比例法和原型法两种。运用比例法操作方便、易学、直观性强、只要记住每款衣服的各部位比例公式,就可直接在衣料反面进行划线,一切都在平面上进行、不需更多的立体思维,这是一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此法的缺点是以衣为本进行结构制图、操作时衣片各部位的比例、公式和数值,都是以指定的服装款式为出发点,把人体的体型变化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它只适用于那些式样简单宽松或直腰式的服装。原型法是本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引进的一种以人体为本的结构制图方法。在操作时,首先以量体取得的数据、划出前后衣片、袖片的原型图,然后再按照服装的式样要求,适当地增减数据、并作省道、褶桐、衣缝分割和组合等的制图和处理,就可划成不同造型的平面结构图。在整个结构制图过程中、人体体型和服装式样两者始终紧紧结合在一起,随时可对不符体型的部位,或不太满意的衣缝轮廓进行修正,原型法的最大优点是科学、适应变化,不论是怎么复杂的服装造型、都能从原图中变化而来,不受任何约束。所以此法非常适宜用于式样变化较多,对尺码要求较高的妇女时装和各紧身型服装。缺点是在作每件服装的变化时,均须借助事先绘制的原型样板、略较麻烦。这次蒋锡根同志在长期从事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反复比较,研究比例法和原型法以后、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母型裁剪法“。这种方法既有原型法以人体为本的科学性,又有比例法简易、方便的直观性。这是以量体取得的数值为依据、首先划出横竖的母型框架,然后根据一系列母型变化原理并结合具体款式要求作灵活变化、作者在结构设计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已在联身袖结构的变化原理,翻驳领结构变化原理、裤子的变化原理,合体袖的最佳袖偏度、袖斜线倾角定位问题,环浪结构的平面展开、各类轮廓弧线的轨迹作图等诸多方面均得到了较完整的结论。其它如对立领结构变化原理、省道、褶桐、波浪的构成原理及移位变化,以及胸省的可测性,袖山吃势的理论估计,服装弊病修正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和结论。母型裁剪法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对结构变化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重要部位的来龙去脉及相互依存关系都作了详尽透彻的定性分析。使学习者更好熟悉每一点、线、部位的作用、意义及它们的各种变态规则。从而有助于在实际变化时的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

由于作者本人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所以母型裁剪法是以数学推导为依据,经得起任何不同服装品种式样、尺码规格的推敲考验,是属有理性的结构设计法。扇面形结构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是作者的首先尝试,也是将数学上的几何作图和服装结构的巧妙结合,并且是一种很成功的结合。我认为母型裁剪法是逻辑思维的意识通过形象思维的形式来表达的典范。母型法的出现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一个突破,是对服装专业的一个贡献。这是作者对长期实践的总结,经验的升华,是知识的结品与理论的结合。真是可喜可贺。我作为一个年老的服装工作者,看到这本书稿以后,欣喜万分。这是一本很好并很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好书,我愿郑重地向大家推荐。服装结构设计的形成,时间不长,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何况母型法是作者的新创.肯定还会有不尽完善和不够成熟之处,缺点和失误在所难免。为此,恳切地希望能得到广大服装爱好者,特别是我们的同行先辈们的批评、指正,帮助作者进一步提高、完善,使我们的服装结构设汗水平更上一层楼。包昌法1993年3月于上海

绪论服装结构设计是现代服装专业中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也是服装生产制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以人体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涉及的知识有造型设计、工艺设计、服装材料、人体解剖、工艺设备、美学及数学等。由于它在服装工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服装院校的专业理论课之一。现代服装工业的迅猛发展,促使服装专业的分工越来越细。这样有利各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更好服务于生产。鉴于这种需要,服装设计分成了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从程序上看,结构设计居于中间环节,因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关系上看,结构设计是造型设计的继续和补充,是将造型设计的构思及形象思维结果变化成服装平面结构图的整个工作过程。它既忠实于“原作“,又包含再创作。同时,结构(设计)也为实现工艺设计提供了数值依据和实物保障。它一方面将造型设计所要表现的服装外形轮廓、细部款型及悬挂、绉褶造型准确分解成合理的衣片,揭示出服装构成中各部件间形状、长度、位置、组合的种种关系。同时还将修改造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可分解、费工费料等不合理部分或难尽人意的不完美部分。另一方面,又为服装制作工艺提供了结构合理,规格齐全的成套裁剪样板和工艺样板。同时,也为制订服装制作工艺标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很多。按设计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平面法和立体法两大类。后者也常称立体裁剪。所谓平面结构设计是按指定的服装款式在纸(或衣料)上,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绘划法则及变化原理画出其平而分解的纸样(或衣片)的一种设计方式。所谓立体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是直接将样布(或衣料)披覆在人体模型架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手法,剪出指定服装款式的布样(或衣片)的一种设计方式。从实用角度考虑,立体裁剪有成本高、效率低、操作不便、经验成份浓及稳定性差等诸多不

箱于画品构设计定按指定的服装款式在纸(或衣料)上,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绘划法则及变化原理画出其平面分解的纸样(或衣片)的一种设计方式。造型、边裁剪手法,剪出指定服装款式的布样(或衣片)的一种设计方式。所谓立体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是直接将样布(或衣料)披覆在人体模型架上,运用边观察、边从实用角度考虑,立体裁剪有成本高、效率低、操作不便、经验成份浓及稳定性差等诸多不足,而且难以在一切条件和场合下使用。相反,平面结构设计却有低成本、高效率、灵活方便、理论性强、稳定性好及使用范围广诸多优点。虽然有些特殊结构尚需要立体裁剪加以解决,但这是暂时的。一旦探索出这些特殊结构的平面分解原理,则其显示出的优越性必将远远超过立体裁剪。当然,从研究角度讲,对某些疑难结构的服装还不能直接确定它的平面分解图时,运用立体裁剪在模型架上获取它的平面分解图作为原始依据,则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是目的。我们所希望的是在这原始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立体构成与平面分解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以便直接在纸(或衣料)上作出它的平面分解图。寸法等不同的方法或流派,但是,作为一门较完整的结构设计学科,其涉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就平面结构设计而言似乎有许多诸如原型法、基型法、 D式法、胸度法、黄金法、矩形法、短1 NIISE

一.人体体表的审视问题二规格设计问题1.成衣规格设计问题2.单件服装规格设计问题三、服装结构分解问题工体型类结构(包括各种分割和连通)分解问题2.非体型类结构的分解问题3.合体服装分解的一次性到位问题4.波浪、花边,皱褶等常见非平面结构的分解问题5.环浪、绞结、花结、盘花、披挂、裹缠等特殊非平面结构的分解问题四,结构图(或衣片)图形连续性变态的问题五.各分解部件的吻合问题1.相关长度吻合问题2.相关形状吻合问题3.相关位置吻合问题六,服装分解中有关计算公式,绘划原理,法则的分析和证明问题七特体服装的分解问题服装结构弊病的修正问题九.服装样板推档及制作问题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问题单从这一点来看,服装结构设计至今还没形成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对于许多问题的论述还不够充分,也谈不上严密,甚至很多地方都充满着经验成份。此外,对许多问题的研究也并不深入、透彻,有些领域还刚刚开始涉及。正因为如此,服装结构设计才大有发展前途。当一系列的服装结构问题真正能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科学解决时,我们将会跨入一个新的世纪,一切陈旧的观念、习惯及思维方式都会得到改变。由于服装平面结构设计脱胎于个体式的“量体裁衣“,长期习惯于在布料上划线裁剪。因此,除了科学合理以外,它还必须以“快“见长。不然反映不出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功效性。当然,求快必须同时做到两点:其一,结构设计的方法应当简单易行;其二,使用者所掌握的程度必须非常熟练。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结构设计的方法应是科学合理和通俗简单的高度统一;第二,学习结构设计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做到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结构设计“快、准、狠“的境界。所谓“准“是指它分解的结果应准确到位;所谓“狠“是指不论多么复杂,疑难结构的服装分解都能迎刃而解,一次成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受到欢迎,而不只会“纸上谈兵“,摆弄花架子。当然,将结构设计作为一项单纯的科研工作,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