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谁也没有证据,但是按照谁是最大受益人的原则,基本上可以百分百肯定就是益王爷所为了。
在大宇天朝,除了十五卫之外,还有禁军。禁军也有内外之分,外是指守护帝都外城和中城的禁军,而内则是指守护内城,也就是皇宫的禁军,这一支禁军是大宇天朝独一无二的娘子军部队。
还有六城兵马司,是拱卫军。六城是指围绕帝都上郡城周围的平原城、青州城、并州城、豫州城、山阳城以及汝阳城六城,在每一城靠近帝都上郡分别驻扎了一卫,每一卫都有两万人,算是标配了。
除了上述的军队,还有驻扎在各行省、特殊州府的军队,一般人数在六千人的样子。
还有守护粮仓、金矿、盐铁、织造等朝廷专营项目的军队。而眼前搜查的将士,穿着皂se的对腰锁子甲,比府军的配置要高不少,所以陈寒断定应该是抽调了守粮兵来协助这次县试。
头发的发簪被取下,长袍的下摆以及襟口被翻开,就连鞋子也要脱下来检查,至于提物篮里就更不用说了。
每个检查通过的人都有一个大写的号头,有教铭检查号头之后,指给考场的位置。
在考场门口,有两位教铭,一位指引学子的座位,一位监督纪律。这时候的课桌就是一块长约六十、宽约五十公分的木板,四条腿,然后就是一个凳子,学子带的提物篮就放在地上。
教室不大,每个教室摆了五行六列,相当于可以安排三十位学子参加县试。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县试,陈寒感觉蛮新奇的。有学子认出了陈寒,开始交头接耳的,被监督纪律的教铭给喝住。
一会儿,执枪的将士开始在走廊外巡查,听见一阵破铁的敲击声,两名教铭一前一后,讲解着考场的规矩。
上午考的是贴经,就是相当于填空题,将需要填写的内容空出来,根据前文和后文的内容填写,这次考试的贴经为十道题,十通六才算过关。
考试还是蛮严格的,贴经问题不大,差不多十通八没什么问题。黄夫子早就考出经验来了,大致的范围都在《四书》《孝悌经》以及《老子》的道教著作上,陈寒虽然有临时抱佛脚的嫌疑,但是大致的范围在。
考试结束,有将士守在教室门口,教铭让学子起立,站在旁边,然后开始收卷糊名。
由于考试要进行六场,所以分为三天。每一天结束之后,需要等几天才会再次进入考场,由于有些学子在第一天的考试中会被刷下来,所以每一天考试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
下午是默写,有三道题。其中两道出自《四书》,一道出自《礼记》,是三通二过关。
对于考试陈寒是有心得的,起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都会有印象分,阅卷的教铭看起来会很舒爽的,如果乱七八糟的涂抹一番,阅卷教铭的心情都会被破坏了。
下午考试结束,大家排队从教室里出来,陈寒就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五原城府教院的教铭高博文,显然他也看见了陈寒,只不过是为了避嫌,眼神彼此问候了一下,便挪开了。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黄洪波和黄洪坤心里底气不足。有三天的休息,陈寒指出了考试的范围,三个人抓紧时间抱佛脚,惹得汪玉春她们笑话他们。
临阵擦枪,不快也光!
第三天下午,打探消息的许佳馨回来,欣喜地叫着:“公子,张榜了,你们三个人都过关了!”
“真的?”黄洪波和黄洪坤吼叫起来,陈寒笑道:“走,去看看!”
贴经十道题,陈寒通关八道;默写三道题,陈寒通关两道;黄洪波和黄洪坤刚好过关,贴经都是过关六道。
明天继续考试。
这次考试上午的内容是默写指定的《四书》《孝悌经》里面的文章各一篇,下午的考试还是默写,不过是《四书》《五经》与律诗各一篇。
对于《易经》陈寒了解不多,被前世的某些人吹捧的神神叨叨的。
死背硬记不是陈寒的强项,出来之后,黄洪波和黄洪坤倒是有点信心了,陈寒有点尴尬。自己貌似带着金手指,而且还有着较强的记忆力,万一被这两货比下去了……
又过了三天,三人都通关了,而这次下来,一百二十余人的学子最终能进入下一次考试的只有六十七人了。